纷纷尘土计秋豪,忽送长江八月涛。
陶令且为州祭酒,邓公才可掾功曹。
但看秋到犹絺绤,即是花时合缊袍。
待得公归吾已老,满田荼蓼与谁薅。

【注释】

①逊叔、尧明:诗人的朋友。门见寄,即门上题字相寄,指代诗作。②陶令:晋朝陶渊明,曾任州祭酒。③邓公:指东汉名臣邓禹,曾任掾功曹。④絺绤(chīxí,细葛布):指夏天的单衣服和冬天的厚衣服。⑤缊袍(yùnpáo,絮棉袄):用旧絮做成的粗毛线衣。⑥荼蓼(túliǎo,大麦苗):指庄稼。⑦薅(gāo,除草):除草的意思。

【赏析】

本诗是诗人应友人之邀而作的一首七律。诗人在诗中首先对友人的门上题词表示感谢,并请他与自己一起写诗。接着以“纷纷尘土计秋豪”起句,点出时局动乱,国家多事。“忽送长江八月涛”一句,则又从眼前局势转入对历史的回顾,感叹时光荏苒,岁月不居。以下四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劝勉友人不要为名利所累。全诗感情真挚,语言平易自然,是诗人晚年的作品。

首联先从时间上写起:“纷纭扰攘,尘土飞扬,盘算着秋天的大事。”意思是说,现在国家正处在动乱之中,天下没有太平的日子。

颔联写诗人自谦,表示自己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做官,也没有如邓禹那样的才干,只能做些小官,但只要自己有才能,就一定会被重用的。

颈联是说:到了秋天的时候,还是穿着夏天的单衣服和冬天的厚衣服;等到花开的时候,也只好穿用旧絮做的粗毛线衣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国事的忧虑之情。

尾联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劝朋友不要为眼前的功名利禄所迷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时局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年岁已高却仍无成就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忧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动荡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