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经岁无它事,尚喜交游不弃遗。
叠嶂楼头纳凉处,宛陵堂下探梅时。
君今尚要一囊粟,我去亦无三径资。
归卧云山更深处,因书频报故人知。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宣城故旧的,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宣城经岁无它事,尚喜交游不弃遗。”
    宣城:即宣城郡,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经岁:经过一年。
    无它事:没有其他的事情。
    尚喜:仍然很高兴。
    交游:交往和友谊。
    不弃遗:没有被抛弃。
    释义:宣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我很高兴地与朋友之间的交往没有被抛弃。

  2. “叠嶂楼头纳凉处,宛陵堂下探梅时。”
    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楼头:楼顶。
    纳凉:乘凉。
    宛陵:地名,位于现在的江苏省。
    堂下:厅堂下面。
    探梅:观赏梅花。
    释义: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中,我找到了一个可以乘凉的地方;在宛陵的厅堂下面,我欣赏着梅花。

  3. “君今尚要一囊粟,我去亦无三径资。”
    君今:您现在。
    一囊粟:指粮食袋。
    去:离开。
    亦无三径资:也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做菜。
    释义:你现在还需要一袋米,而我离开了这里也没有多余的钱来做饭。

  4. “归卧云山更深处,因书频报故人知。”
    归卧:回家休息。
    云山:比喻隐居的地方,也用来指代自己的家。
    更深处:更加偏僻的地方。
    频报故人知:频繁地写信告诉老朋友。
    释义:我回到更偏僻的地方去休息,经常写信告诉老朋友知道我的情况。

赏析:此篇诗作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关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祝福。诗中提到“犹喜交游不弃遗”,说明诗人对朋友的友情十分珍视,即使身处异地,仍不忘彼此之间的友谊。而“君今尚要一囊粟,我去亦无三径资”则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粮食的重视程度以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因书频报故人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之情。整体上,此篇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