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众里衣冠古,自觉人前礼法疏。
已似羲之弃官后,近逢安石赴京初。

【注释】

不嫌众里:在众人中,不嫌弃。

衣冠古:指衣冠整齐,仪表端庄。

羲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安石:即王安石。

【赏析】

首句“不嫌众里衣冠古”,是说在众多的行人当中,自己穿着古代的衣裳,仪态端庄,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妥。第二句“自觉人前礼法疏”,则是指自己自觉地觉得在人群中,自己遵循的礼节规范,已经显得有些疏漏了。这里“疏”字暗含了对自身礼仪修养的一种自我批评,也暗示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的不满。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用典。“已似羲之弃官后,近逢安石赴京初。”这两句诗,用典故,意谓自己现在的处境,就像王羲之辞去官职以后,又遇到了王安石刚进京做官时一样。这两句诗,一方面表明了自己与王羲之、王安石都同病相怜,另一方面也是以王、安二人为榜样,表示自己不甘于平庸。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同时抒发了自己不愿沉沦于世、甘于寂寞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