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搀天四无壁,小庵不劳容一室。
野竹入户芭蕉肥,下有无言病摩诘。
文殊妙对亦未真,身如浮云那得亲。
惊倒同行问话人,彼上人者何所云。
龙眠好事笔有神,不避世间狐兔群。
扫渠胸中千斛尘,多口阿师闻不闻。
【注释】
老松搀天四无壁,小庵不劳容一室:形容山水画的构图宏伟、气派不凡。老松参天,四周没有墙壁环绕,小庵不用装点,就足以容纳一室。
野竹入户芭蕉肥,下有无言病摩诘:描绘了一幅深山中的幽静景致,竹子和芭蕉生长在户外,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文殊妙对亦未真,身如浮云那得亲:形容画家的画作如同文殊菩萨那样精妙绝伦,但他本人却像浮云一样飘渺不定,无法亲近。
惊倒同行问话人,彼上人者何所云:描述了画家的画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甚至有人上前询问他的创作灵感来源。
龙眠好事笔有神,不避世间狐兔群:形容画家善于观察生活,他的笔法生动传神,不受世俗偏见的影响。
扫渠胸中千斛尘,多口阿师闻不闻:形容画家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面对众多质疑声,他也泰然自若,不为所动。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李公麟维摩诘画像图的赞美和评述,表达了对这位杰出画家才华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巧妙的艺术构思以及深邃的文化内涵,将李公鳞的画作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老松搀天四无壁,小庵不劳容一室。”这句诗以雄伟壮丽的山水画卷开篇,描绘出一幅高耸入云的老松林,四周没有墙壁环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种宏大的场景展现了画家的构图能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画中世界的神奇魅力。
“野竹入户芭蕉肥,下有无言病摩诘。”接着,诗人又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林景象。竹子和芭蕉生长在户外,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画中的主人公似乎正沉浸在深深的冥想之中,与世隔绝,无人知晓其心事。这里的“无言病摩诘”形象地表达了画家创作时的专注和投入。
“文殊妙对亦未真,身如浮云那得亲。”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他巧妙地运用了佛教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画家人格特质的赞赏。虽然画家技艺高超,但他却如同浮云般飘渺不定,无法亲近他的心灵世界。
“惊倒同行问话人,彼上人者何所云。”这句诗描绘出了画家作品的神奇魅力。它让许多人为之惊叹,甚至有人上前询问他的创作灵感来源。这既体现了画家作品的震撼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绘画艺术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龙眠好事笔有神,不避世间狐兔群。”这句诗则赞颂了画家的高尚品格。他善于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他的画作生动传神,不受世俗偏见的影响,展现出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这既体现了画家的才华横溢,也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扫渠胸中千斛尘,多口阿师闻不闻。”最后一句诗则表明了画家的从容自信。他的作品虽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面对众多质疑之声时,他却泰然自若,不为所动。这既体现了画家的豁达胸怀,也反映了他对自己作品的坚定信念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