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不堪隐,何家不可居。
古来子华门,亦着荷畚夫。
荒田脱积雨,未免供晚租。
今日视昨日,但见有不如。
故人劝加餐,老亲怜嗜书。
宁知毛锥子,不可一日无。
【注释】
遣怀:抒发心中的情怀。
何山不堪隐,何家不可居:为什么连山都不能隐居,有什么人家可以定居呢?
古来子华门:古代的子华门。子华是春秋时郑国有名贤士,其门人有孔子、颜回等。
荷畚夫:用草袋装土的人。
荒田脱积雨:荒废了农田。
不免供晚租:无法避免要交晚租。
今日视昨日,但见有不如:今天看到昨天的情况,只能看到有不如。
老亲怜嗜书:老亲爱护读书人。
宁知毛锥子:怎么知道我只是个写笔杆子的。毛锥子即毛笔。
毛锥子,不可一日无:怎么能没有笔和纸。毛锥子指书写的工具。
【赏析】
《遣怀三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篇。第一首为“遣怀三首”,全称应作《遣怀三首》。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情绪。
此诗开头二句“何山不堪隐,何家不可居”,意谓山高不可隐居,哪有可安身立命之处?言下之意是自己不能隐居。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接着两句“古来子华门,亦着荷畚夫”,意为古代有名的学者如孔子、颜渊等人,都曾做过运土筑墙、打柴烧炭等粗重劳动,说明他并不鄙视劳动,也不嫌弃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这两句看似平常,其实是反衬出作者不平凡的思想情操。后两句“荒田脱积雨,未免供晚租”,“荒田”即荒芜的土地,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理想抱负。诗人说由于久经风霜,土地荒芜了,只好种些庄稼以维持生计,不得不承担起晚稻的赋税。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最后两句“今日视昨日,但见有不如”,意思是说今天比昨天有所改进,但是又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概括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上的种种矛盾和弊端,并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同时,它也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心情。
诗中前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自己不能隐居和古人做粗重劳动,表现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要追求高远的人生目标。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主题,指出在黑暗腐朽的政治统治下,一切似乎都有可取之处,然而诗人却感到处处不如往昔。这就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愤懑之情,使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到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但内容却是相当丰富的。诗人借题发挥,将个人遭遇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全诗结构谨严,层次清晰。从开头的感叹,到中间的议论,再到结尾的抒情,脉络分明,层层推进。语言朴实自然,不加雕琢。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