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城南千树桃,君不见涧底百尺松。松生偃蹇卧霜雪,桃李一笑随春风。
百年涧底终自若,桃花犹得暂时红。呜呼志士每如此,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

以下是对这首诗《赠谢无逸》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原文
    君不见城南千树桃,君不见涧底百尺松。
    松生偃蹇卧霜雪,桃李一笑随春风。
    百年涧底终自若,桃花犹得暂时红。
    呜呼志士每如此,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

  2. 译文注释

  • 第一句:“君不见城南千树桃”:意思是“你不曾见过城中那成排的桃树吗?”
  • 第二句:“君不见涧底百尺松”:意思是“你不曾见过山下那挺拔的古松吗?”
  • “偃蹇”:形容树木姿态弯曲、不屈的样子。
  • “霜雪”:这里比喻松树经受严寒考验而依旧挺立。
  • “桃李”:此处指春天盛开的桃花和李花,常比喻美好事物或人。
  • “笑随春风”:形容花朵随风轻摆,好像在向人们微笑。
  • “百年”:指漫长的岁月。
  • “衡门”:简陋的门户。
  • “见用”:被任用或得到赏识。
  • “心虽无瑕”:尽管心中没有瑕疵,但饥饿难耐。
  1. 作品赏析:《赠谢无逸》是宋代诗人汪革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对不遇志士的同情。首联通过对比南城桃与涧底松,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态度。桃树虽然美丽,却容易随春风而逝;而松树则能在冰雪中屹立不倒。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不同生命形态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不同适应策略。

  2.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的情感和主题来看,它可能是在作者遭遇挫折或不被赏识时所作,借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慨和不平。

  3. 名家点评: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