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忘言人,马鬣今宿草。
生平不如意,欲伴寒木槁。
遂令藜苋肠,更尽组绣巧。
三年对空案,诵子诗可饱。
从来文字工,不解颜色好。
相逢期后身,再访西院老。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三年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春所作。“遗怀”即怀念、追忆。“异时”指过去,“忘言人”是晋代王徽之的典故,王徽之为大司马庾亮参军时,一次与友人外出游赏,朋友问他:五公(指庾亮的五个儿子)何如?王回答说:暂若比作卿等,亦自未差,但更似我小时所乘骑驴耳。意思是,他小时候骑的那头驴,如今已经长成了马,而他已老了,不能骑着这驴去远游了。“不如意”意谓命运多舛或人生多舛。“欲伴寒木槁”是说自己要像寒木一样孤独地度过余生。“遂令藜苋肠,更尽组绣巧”是说自己一生穷苦,没有过上富贵的生活,因此也就不能像那些权贵富绅那样奢侈浪费,只能粗茶淡饭,清心寡欲。“三年对空案,诵子诗可饱”是说自己在长安读书三年来,虽然吃着粗茶淡饭,但是只要一读杜甫的诗,就心满意足了。“从来文字工”是说自己从小便喜欢文学,而“颜色好”是说他的诗文写得好,字迹漂亮。“相逢期后身,再访西院老”是说自己将来一定要到杜甫的老家拜访,以慰他的在天之灵。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生活三年后所写的,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抒发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答案】
①异时忘言人,马鬣今宿草。②生平不如意,欲伴寒木槁。③遂令藜苋肠,更尽组绣巧。④三年对空案,诵子诗可饱。⑤从来文字工,不解颜色好。⑥相逢期后身,再访西院老。⑦此联写诗人对杜甫的追念。⑧此联写诗人对杜甫的追念。⑨此联写诗人对杜甫的追念。⑩此联写诗人对杜甫的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