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在简编,俗事方刺促。
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
微官不能去,尚恐遭逼逐。
归栖则在念,所望一枝足。
频蒙故人误,岂有邻可卜。
出门虽无车,径自骑黄鹄。
重寻置锥地,青灯一盂粥。

杂诗三首

结发在简编,俗事方刺促。

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

微官不能去,尚恐遭逼逐。

归栖则在念,所望一枝足。

频蒙故人误,岂有邻可卜。

出门虽无车,径自骑黄鹄。

重寻置锥地,青灯一盂粥。

注释:

结发在简编,俗事方刺促。

结发:古代的男子二十岁束发为髻,代指成年。简编:书简,书信。这里比喻世俗事务繁多紧迫。刺促:急迫。

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往来:指作者与故人的交往。三十年:形容时间长。可栖宿:可以停留休息的地方。

微官不能去,尚恐遭逼逐。微官:地位低下的官职。不能去:指不能离开。尚恐:还担心。遭逼逐:遭受逼迫驱逐。

归栖则在念,所望一枝足。归栖:回家休息。在念:心中惦记着。所望:期望。一枝足:一个枝头就能满足。

频蒙故人误,岂有邻可卜。频蒙:经常被蒙蔽。故人:老朋友。误:误解。岂有邻可卜:哪里能找到合适的邻居呢?

出门虽无车,径自骑黄鹄。出门:离开家出门。无车:没有车子。径自:独自地。黄鹄:黄色的天鹅。

重寻置锥地,青灯一盂粥。重寻:重新寻找。置锥地:插锥之地,比喻可以居住的地方。青灯:青色的灯光。一盂粥:一碗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杂诗三首》之一。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结发在简编”,描绘了诗人成年后的生活状态。他面对的是繁杂的社会事务,这些事务使他无法安心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里的“简编”象征着世俗生活的束缚,而“结发”则表示他已经成年,开始承担起了生活的责任。

第二句“往来三十年,未见可栖宿”,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他与故人交往多年,但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可栖宿”指的是一个可以让他放松身心、远离喧嚣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在他的世界里似乎总是遥不可及。

第三句“微官不能去,尚恐遭逼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无奈。虽然他是一个有小官职的人,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担心自己会被排挤、打压,无法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这里的“微官”意味着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而“不能去”则表明他不想离开这个位置,但又害怕受到威胁。

第四句“归栖则在念,所望一枝足”,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远离尘嚣。这里的“所望”指的是他的愿望,而“一枝足”则意味着只要有这样的地方,他就心满意足了。

第五句“频蒙故人误,岂有邻可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赖和无奈。他曾经被朋友误解,认为他没有能力安居乐业。这里的“故人”指的是他的老朋友,而“频蒙误”则表示他们之间的误会一直存在。

第六句“出门虽无车,径自骑黄鹄”,则描绘了诗人出行的情景。尽管他并没有车辆,但他仍然喜欢独自骑马出游,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这里的“黄鹄”是一种美丽的鸟儿,象征着自由和快乐。

最后一句“重寻置锥地,青灯一盂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过上平静的生活。这里的“置锥地”指的是一个可以放置锥子的空地,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开始;而“青灯一盂粥”则代表了简朴的生活,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