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飞时与君别,南楼把酒看新月。月似当年离别时,柳絮随君何处飞。
落花寂寂长安路,陌上十人九人去。准拟归鸿寄得书,回头已失秦州树。
丈夫薄情多可念,尔独何心守贫贱。劝君以金屈卮,赠君以长短歌。
城南城北春草多,明月如此奈愁何。

【注释】

柳絮飞:柳絮飘飞,形容春天。

南楼:指洛阳的南面高楼。

准拟:预计,猜想。

秦州:古郡名,在今甘肃天水县西南,汉时置。

短歌行:古代一种歌曲体裁,一般以四言为主,夹杂杂言。

【赏析】

这首诗为诗人于元和三年(808年)春在长安与友人别后,寄给一位女子的赠答之作。此诗是一首长篇抒情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用典贴切自然,语言清丽俊逸,堪称“古今送别之祖”。

首联两句,写春暮之时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正值柳絮纷飞的季节,此时与友人告别,更觉惆怅难舍。诗人以“新月”代指“明月”,暗示别离时的心境,也表明时间是在夜间,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特点。同时,这两句还运用比喻手法,将“月”比作当初分别时的“新月”,将“柳絮”比作当时随君远去的“柳絮”,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时刻的感伤心情。

颔联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担忧。诗人想象着,当友人踏上归途时,一定会把从长安带回的书籍寄给自己。然而,当他回头寻找那棵曾经陪伴他度过许多时光的老树时,却已找不到了。这句中的“准拟”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信任,又暗示了他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颈联两句,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城中落花满地、行人稀少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寂寞之情。诗人以“十人九人去”来强调长安城中行人稀少的状况,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失落感。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开后的思念之情。

尾联两句,诗人以“丈夫薄情多可念”来表达对自己的处境的不满和抱怨。他认为自己的丈夫并不关心自己,只是一味地追求富贵,而自己却只能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句中“尔独何心守贫贱”一句,既是对妻子的指责,也是对自己的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最后两句,诗人以“劝君以金屈卮,赠君以长短歌”作为结尾。这句话的意思是建议妻子用黄金酒杯招待丈夫,并赠送给丈夫一首表达感情的长歌。然而,妻子并未听从他的建议,而是选择了默默无言地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春末夏初时节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又有对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和感慨。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