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在柴桑,意亦惮远役。
岂无好事人,助子了耕植。
还家赋归来,破自悔平昔。
向时经由地,风雨晦行迹。
欣然倚南窗,谓此可容膝。
孰知刘檀辈,生有五鼎食。
流风未遽远,此士真有力。
伤哉谢太傅,辛苦至折屐。
【译文】
渊明在柴桑,意亦惮远役。
岂无好事人,助子了耕植。
还家赋归来,破自悔平昔。
向时经由地,风雨晦行迹。
欣然倚南窗,谓此可容膝。
孰知刘檀辈,生有五鼎食。
流风未遽远,此士真有力。
伤哉谢太傅,辛苦至折屐。
【注释】
渊明:指晋代诗人陶渊明。柴桑:陶渊明的隐居处。刘檀:指东晋时期大臣桓温。流风:比喻好风气。
【赏析】
《出顺天门归阳翟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组诗作品。这组诗通过写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第一首,开头三句写陶渊明在柴桑的生活,意态悠闲,不惧远役。“惮”,怕;“苦”,艰难。这两句说:陶渊明在柴桑的生活,虽然也很辛苦,但比起做官来,他宁愿做隐士,不愿远离家乡去做官。
第二首,四句写陶渊明回到自己隐居的地方,感叹过去经过此地的时候,风雨遮蔽了他行走的痕迹,现在他安然地靠在南面窗下,自以为可以在这里居住了。“破”,这里作动词用,“自”是反身代词,意为“由……而感到”。
第三首,六句写陶渊明感叹当时那些权贵们,他们生来就享受着五鼎食的美餐,过着豪华的生活,而自己却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生有”,意为“天生”;“五鼎食”,指富贵人家丰盛的饮食。
第四首,七句写陶渊明感叹谢安(谢太傅)的辛苦之极,以至于连木屐都磨薄到无法再穿了。“苦”,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辛苦”。
这组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情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生活、厌弃官场生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