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溪沙碛寒,月白树影疏。
我行天一角,所至尚踌躇。
偶逢胜绝地,不异嵩颍居。
临流遂忘归,默坐数游鱼。
宁知胡马闹,江县已丘墟。
故人亦未来,一旬三寄书。
不必问浅深,但当膏子车。
新霜随北风,惨惨度重湖。
相寻近五岭,慎勿厌长途。

【注释】

  1. 醴陵:在今湖南,唐代属长沙郡。
  2. 故人:指作者的好友或亲人。
  3. 天一角:指天地相接的地方。
  4. 嵩、颍:皆指嵩山和颍水,二山之间是当时的颍州,即今河南许昌一带。
  5. 胡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
  6. 江县:指今湖北境内。
  7. 丘墟:指已荒凉破败。
  8. 膏:涂,施脂润泽。车,指车辙。
  9. 新霜:初降的冷霜。
  10. 五岭:指南岭,在今广东、江西、湖南三省交界处。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经过醴陵,寄给朋友的信中表达了他的旅途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当时正是“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不安。
    开头四句点明题旨。“浅溪沙碛寒”,写出途中环境。“月白树影疏”,写出夜来所见景色。“我行天一角”,说明此行虽长,但行程不远,仍可望见天边。“所至尚踌躇”,表示旅途中仍有留恋之感。这四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了旅途中的感受和心情。
    接着八句写旅途中偶遇佳景而流连忘返。“偶逢胜绝地”,说明是在旅途中偶然遇到一些名胜古迹,如嵩、颍一带的山水,使诗人留连忘返。“不异嵩颍居”,意思是说这里与嵩山、颖水一带的风景没有什么不同,足见作者对此地的喜爱。“临流遂忘归”,说明诗人因流连美景而忘记了归途。“默坐数游鱼”,更表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愉快心境。这几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中间四句写到达目的地后的心情。“宁知胡马闹”,说明此时战乱频仍,边境不得安宁。“江县已丘墟”,指出当地已是一片荒芜景象。“故人亦未来”,表明诗人此次前来并没有见到老友,感到十分失望。这两句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动乱状态,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在诗中用“江县”和“丘墟”来比喻当时社会的动乱情况,用“宁知胡马闹”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动乱的厌恶情绪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三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人亦未来”,表明诗人这次前来未能见到老友,感到十分失望。“一旬三寄书”,说明诗人为了与友人保持联系,不得不频繁地给朋友寄信,这也反映了当时通讯条件的困难和交通不便的情况。“不必问浅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暗示出当时社会动乱带来的影响。“但当膏子车”,意为只要能让车子行驶得更加平稳顺畅,就足以慰藉自己的心灵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这首诗通过记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社会动乱状况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