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沙久冲突,贼马亦驰骛。
我行不得息,终岁在道路。
敢言更多事,尚恐与时忤。
低头访殊俗,何处可放步。
江流下沧海,日惨蛟鳄怒。
出门寻故人,风雨已断渡。

【注释】:

初至桂州二首:这是作者被贬到桂州时写的两首诗。桂州,唐代的州治在今广西桂林市。

胡沙:指北方的边塞沙漠地带。

驰骛(wù):奔走。

敢言:不敢说。

更多事:指与世隔绝的事。

忤(wǔ):逆,抵触。

江流:指大江流水。

蛟鳄(áo è):水虫名。传说为龙子。

断渡:渡船被风浪冲断。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后,初入桂州,对前途感到茫然无措的心情。

“初至桂州二首”是《自岭南经韶州发道林寺寄卢侍御》诗的前两句。诗人被贬后初抵桂州,面对荒凉的边塞景象,内心感到极度不安,所以写下了这首充满忧虑之情的诗篇。

第一句“胡沙久冲突”,意思是说边关的沙漠已经很久没有清静过了,而叛军也经常出没,这里暗含着对安史之乱的不满和愤慨之情;第二句“贼马亦驰骛”,则表明叛军的马匹奔跑得非常快,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的厌恶,又流露出诗人对和平的渴望;第三句“我行不得息”,表现了诗人因战事而无法休息,只能奔波劳碌的心情。这三句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初到此地,对战争、对和平的担忧以及内心的焦虑不安;最后一句“终岁在道路”,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绪,表达了自己一生都在奔波劳碌之中度过的现状。

诗人以“敢言更多事,尚恐与时忤”(敢言更多的事,还担心与时相违背)开头,表达了自己虽然有所顾虑,但仍然想为国家效力的心情。然而,紧接着的“低头访殊俗,何处可放步”却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迷茫。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也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也反映了他自身的处境和心情。

诗人又以“江流下沧海,日惨蛟鳄怒”为开篇,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色图卷。江水流向大海,阳光灿烂,而蛟鳄在水中翻滚咆哮,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这美景背后却隐藏着诗人深深的忧虑和不安。他看到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象,内心却感到无比凄凉和孤独。这种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和处境。

“出门寻故人,风雨已断渡”这句诗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了诗人想要寻找故人的迫切心情。出门前,他遇到了狂风暴雨,船只也被冲断了。然而,当他好不容易渡过河去寻找朋友时,却发现他们都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又反映出他此时的孤独无助之感。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无奈。虽然诗歌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