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争锱铢,未语色已变。
居然面颈赤,自处亦已贱。
宁知烈士胸,渠自有志愿。
一介不妄取,万钟我亦倦。
古人有伯夷,名冠太史传。
闻大伦与三曾二范聚学并寄夏三十一四首
世人争锱铢,未语色已变。
居然面颈赤,自处亦已贱。
宁知烈士胸,渠自有志愿。
一介不妄取,万钟我亦倦。
古人有伯夷,名冠太史传。
诗句解析
- 世人争锱铢:描述世俗之人为利益斤斤计较,甚至于言语未出,脸色已经变化。
- 未语色已变:指在没有真正表达之前,就因为某些原因而心情激动或愤怒,情绪已经显露。
- 居然面颈赤:形容某人面色发红,可能是因羞愧或愤怒等情绪导致的。
- 自处亦已贱:暗示此人自我评价很低,觉得自己的地位或价值很低下。
- 宁知烈士胸:表达了对那些志向远大但不被世俗理解的人的同情。
- 渠自有志愿:表示对方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不受外界干扰。
- 一介不妄取:强调不贪图小利,坚守原则。
- 万钟我亦倦:即使获得大量财富也不会感到满足或厌倦。
- 古人有伯夷:引用古代人物伯夷,作为高尚道德的代表。
译文
世人争相计较微小的利益,还未说话,脸色就已改变。
没想到一个人竟然脸红脖子粗,自己的位置也感觉低下。
怎知道那些志向崇高的人心中自有一番志愿。
一个普通人不随意取用财物,即使拥有万锺之财也感到厌倦。
古人中有像伯夷一样高尚的人,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世俗之人的争斗、个人的尴尬处境以及志向高远的人物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手法,揭示了社会现象中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以及对于真正高尚道德的忽略。通过赞美伯夷等古人,诗人表达了对道德高尚者的尊敬和推崇,以及对现实社会中功利主义的批评。整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