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物看日景,顷刻未尝停。
随景移暴物,日示令心惊。
寓此不停景,乃复望长生。
匆匆驹过隙,悠悠池汛萍。
况兹兵火中,而每疾病撄。
野寺过毒暑,旱气浮高城。
出门君莫厌,宿昔已秋声。
逐句释义
- “暴物看日景,顷刻未尝停。”: 观察物体在阳光下的景象,一刻也不停歇。这里指的是诗人观察自然景象的专注。
- “随景移暴物,日示令心惊。”: 随着景物的变化,持续地关注着物体(可能是对自然界的观察或对某种现象的关注),这种状态令诗人心生惊悚。
- “寓此不停景,乃复望长生。”: 寄托于这种不断变换的景象中,却又转而向往永恒的生命。这里的“长生”可能是指超越生命的极限或追求不朽。
- “匆匆驹过隙,悠悠池汛萍。”: 时间匆匆如疾驰的骏马穿越缝隙,而池塘里的浮萍则悠闲地漂浮。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快速流逝和事物的缓慢变化。
- “况兹兵火中,而每疾病撄。”: 在战乱和灾难的背景下,诗人经常遭受疾病的困扰。这里的“兵火”可能指战争带来的创伤和苦难。
- “野寺过毒暑,旱气浮高城。”: 在乡村寺庙中度过炎热的夏季,干旱的气息升腾至高高的城墙。这里描绘了一幅炎热干旱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
- “出门君莫厌,宿昔已秋声。”: 即使出门也不要感到厌烦,因为秋天的声音已经悄然而至。这句话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译文及赏析
《暴物》是一首反映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的诗作。诗中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复杂感受。
“暴物看日景,顷刻未尝停”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专注和热爱。他仿佛成为了一名观察者,时刻关注着大自然的变化,无论是阳光下的景物还是四季更替,都成了他关注的焦点。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贯穿全篇,体现了他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认识。
“随景移暴物,日示令心惊”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被自然界的美景所吸引,但又无法完全摆脱内心的惊悚和不安。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寓此不停景,乃复望长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之中,同时渴望能够超越生命的限制,达到一种永恒的境地。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探索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哲理。
诗人也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和无常。“匆匆驹过隙,悠悠池汛萍”这句表达了时间的快速流逝和事物的相对静止。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同时也要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使得诗歌更具有了现实意义和启示性。
“出门君莫厌,宿昔已秋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期待。他希望人们不要因为忙碌和烦恼而忽视了季节的变化,而是要珍惜每一个美好瞬间。同时,他也期待秋天的到来能够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这种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未来的期待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暴物》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复杂感受。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它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份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