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非有馀,一粟岂不足。
须弥纳芥子,岂复论盈缩。
今君住世网,何以得此独。
始知陋巷居,已悟不远复。
吉州段秀才粟庵
大千非有馀,一粟岂不足。
须弥纳芥子,岂复论盈缩。
今君住世网,何以得此独。
始知陋巷居,已悟不远复。
注释:吉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这里泛指诗人居住的地方。段秀才是作者的朋友,粟庵是他的号。“大千”,佛教语,意指广大无边的世界;“一粟”指的是极小的一粒米,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须弥”,梵语音译,意指大海,也指印度神话中的世界;“芥子”,即芝麻粒,用来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世网”,世俗的名利场。“陋巷”指的是贫民窟或者贫穷人家。“悟”,领悟,理解。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宏观认知和对个人渺小的深刻感悟。首句“大千非有馀,一粟岂不足”通过对比“大千”和“一粟”来说明世界的无限广大和小我的微不足道。第二句“须弥纳芥子,岂复论盈缩”则进一步展开论述,认为即使是极为微小的存在,也不能用来衡量宇宙的广阔,更不能讨论其是否增减变化。第三句“今君住世网,何以得此独”则是对前两句的回应,指出即使是生活在世俗名利场中的人,也无法摆脱这种渺小和局限的感受。最后一句“始知陋巷居,已悟不远复”则是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一种领悟,认识到即使身处贫困或偏僻之地,也能有所领悟和超越,不必执着于世俗的得失。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本质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