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少规模,子学有根源。
纷然众室中,独识孔氏尊。
古人虽不作,此理固常存。
沧海无津涯,宁有众水分。
鉴明不受垢,垢尽亦无痕。
子还访师友,当自得其门。
躬行见日用,馀事不论文。
【注释】
后生少规模:年轻人少有规矩。
子学有根源:你的学问有根有源。子:你;学:学问。
纷然众室中:众多的读书人中。纷然:众多的样子。
独识孔氏尊:唯独认识孔子的崇高地位。识:认识。
古人虽不作:古人虽然没有作过什么。
此理固常存:这个道理本来就存在。
沧海无津涯:大海没有边际,比喻知识无限。津:渡口,渡船。
宁有众水分:怎能说有无数的支流呢?
鉴明不受垢:镜子明亮不沾污。
垢尽亦无痕:污垢清除干净,也就没有什么痕迹了。
子还访师友:你还要访求老师和同学。子:你。
当自得其门:应当自己找到学问的门径。
躬行见日用:亲身实践才能懂得日常的生活。躬行:躬行实践。见:理解,领悟,了解。
馀事不论文:《论语》云“文不在兹乎”,即指文章以外的事务。馀事:多余的事。不论文:不讨论其他的事。
【赏析】
《送徐止秀才归小叶》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押平声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希望他在学习上能深入钻研,在道德修养上能严于律己,在生活中要躬行实践,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首联“后生少规模,子学有根源。”写徐止秀才年少时就有深厚的学问基础,这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颔联“纷然众室中,独识孔氏尊。”描绘了一个充满学问氛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徐止秀才能够独树一帜,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
颈联“古人虽不作,此理固常存。”则进一步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即使在古代,也有许多伟大的学者,但他们的思想仍然流传至今。
尾联“沧海无津涯,宁有众水分。”则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表达了知识无穷无尽的观点。同时,也暗示了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我们应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高远的志向,又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