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翠竹斩云根,偃月初无刻削痕。
尚想繁柯俱笨尊,宁经彩凤屡飞翻。
佳眠时有池塘梦,避暑不劳河朔樽。
殷殷晴雷喧白昼,儿童走报雨翻盆。
湘江的翠竹斩断了云根,月亮弯弯挂在天空中,没有一丝雕刻的痕迹。
我还怀念着那繁茂的竹林,怎么忍心让它被风吹得摇摇摆摆,让彩凤在竹林间飞舞翻飞呢?
我常常沉浸在池塘边的美梦中,夏日炎炎的时候也用不着去河朔地区找凉酒解暑了。
殷殷晴雷喧白昼,儿童们跑来跑去报告雨点打在盆子里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湘江之夜的美丽画面,诗中的竹子、月影、竹林、彩凤等元素,都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诗人通过这些元素,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第一句“湘江翠竹斩云根,偃月初无刻削痕”,描绘了湘江之畔的竹子,它们生长在云端之上,月光之下,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竹子的形状如同一个圆盘,没有一丝一毫的雕刻痕迹,这让人联想到天然的美,无需人工雕饰。
第二句“尚想繁柯俱笨尊,宁经彩凤屡飞翻”,诗人对竹林的喜爱溢于言表,他想象自己身处竹林之中,欣赏着竹林的美,感受着自然的韵律。同时,他也期待着彩凤的出现,那是自然赋予的一种美丽景象,象征着和谐、平衡。
第三句“佳眠时有池塘梦,避暑不劳河朔樽”,诗人在这里描绘了夏天夜晚的美好时光。他在池塘边安享美梦,享受着凉爽的夜晚。他不需要借助河朔地区的冷饮来消暑,因为他知道大自然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最好的解暑之法。
第四句“殷殷晴雷喧白昼,儿童走报雨翻盆”,描绘了湘江之夜的另一番景色。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倾盆而下,将一切都笼罩在一片水汽之中。而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在一旁欢笑着跑来跑去,他们似乎在为雨天的到来欢呼。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之夜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通过对竹子、月亮、竹林、彩凤、池塘和雷雨等元素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湘江之夜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