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如观画,入眼诗辄进。
厌则收卷之,去留情不吝。
老境喜平夷,落纸风雨迅。
谁能肝贤愁,虚名媒疾疢。
属闻殷国师,已发吴越轫。
破竹擒诸偷,长缨收犯顺。
官军将解严,胸怀俱朗润。
小雁读我诗,出语亦遒峻。
流霞暾槁颜,如彼潮有信。
但愿吉语闻,称觞兀斑鬓。

观山如观画,入眼诗辄进。

译文:观赏山水如同在欣赏一幅幅画作,每看到美丽的景致便有灵感涌上心头。

注释:此句表明诗人在欣赏自然风光时总能触发他的艺术灵感。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内心感受和创作冲动。通过“观山如观画”这一形象比喻,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发现,无论是山川还是花草,都仿佛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他为之倾倒,进而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厌则收卷之,去留情不吝。
译文:如果觉得厌烦了就收起卷轴,去留之间感情毫不吝啬。
注释:此处“卷”是指卷轴画,古代文人喜欢把山水画挂在墙上欣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绘画的喜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投入。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完美的态度。他认为艺术不应该受到束缚或限制,而是要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当他觉得厌倦或不满意时,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欣赏,转而继续他的艺术创作。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老境喜平夷,落纸风雨迅。
译文:老年时期喜欢心境平和宁静,笔下的文字犹如风雨般迅猛有力。
注释:这里的“老境”指的是老年时期的生活状态或心态。诗人用“平夷”来形容心境的平和安宁,用“风雨”来比喻文字的力量和速度。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老年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认为老年时期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同时,他也相信在这个阶段,他能够发挥出更加出色的才华和能力。这种对于老年生活的态度和信念,使他在晚年时期依然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谁能肝贤愁,虚名媒疾疢。
译文:又有谁能理解我贤良的忧愁,那些虚名只会成为疾病之媒。
注释:这里的“肝贤愁”是指抒发内心的贤良之情,而“虚名媒疾疢”则是指虚假的名声只会成为疾病的诱因。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贤良并不是追求虚名和利益,而是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提升。他担心那些虚假的名声只会成为人们精神上的负担和困扰,甚至会导致疾病和痛苦。因此,他呼吁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而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提升。

属闻殷国师,已发吴越轫。
译文:听说殷国师已经出发前往吴越地区。
注释:这里的“殷国师”指的是殷国的僧人或学者,而“吴越”则是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带。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殷国师行动的关注和期待。他认为殷国师的行动将对当地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殷国师的敬仰之情。

破竹擒诸偷,长缨收犯顺。
译文:就像破竹之势一样迅速制服了盗贼,长绳也成功抓获了叛逆者。
注释:这里的“破竹”比喻着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的势头;“擒诸偷”指的是抓获了盗贼;“长缨”则是比喻长绳。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于正义力量的信任和期待。他认为只要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战胜一切邪恶势力。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能够为社会带来稳定和和谐。

官军将解严,胸怀俱朗润。
译文:官军即将解除战备,官员们的心胸都变得明朗宽厚。
注释:这里的“官军”可能指的是军队,而“解严”则是指解除了战备状态。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望。他认为一旦战争结束,人们就应该放下手中的武器,回归到和平的生活中去享受宁静和安详。

小雁读我诗,出语亦遒峻。
译文:小雁儿读着我的诗,它们的吟诵也充满力量和节奏感。
注释:这里的“小雁”指的是候鸟中的雁类,它们常常被用来象征书信传递或远方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小雁之间的互动场景。他通过观察小雁们诵读自己诗歌的情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同时,他也将自己的诗意融入到了与小雁们的交流之中,让诗歌与自然界的元素相互融合,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妙的氛围。

流霞暾槁颜,如彼潮有信。
译文:流霞映照着干涸的脸庞,仿佛大海的潮水有着不变的诺言。
注释:这里的“流霞”指的是天上的云彩,而“暾”则是动词,表示照射的意思。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精神。他认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会有像流霞一样美丽的光芒照亮他的脸庞,使他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和温暖。同时,他也相信大海的潮流会像承诺一样永恒不变,给予人们信心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