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迁下蚕室,发愤见良才。
伯夷观列传,冥报嗟从来。
含悲复不逊,安能避嫌猜。
高文垂箕斗,斯士今悠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翻译全诗并写出关键词的注释,最后写一首赏析性文字。考生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注意关键词的提示作用。

【答案】

马迁:《史记》作者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生于龙门,少时好学,博览群书,曾游历各地,考察历史,后因李陵案受宫刑,发愤著《史记》。渊明: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又称《海外经》、《大荒经》,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地理著作。伯夷:商末孤竹国君的长子,因反对纣王荒淫无道,被纣王杀害,弃之首阳山,采薇而食;周武王灭商后,追封为太师,后人尊称他为“太师仲夷”。观列传:指《史记》中的《伯夷列传》。箕:星名。斗:星宿名。箕星主天帝,其柄为斗。箕星动摇则天下摇动,斗柄转向则天下转向。《史记·天官书》载:“箕星为庙器。”

译文:

司马迁下蚕室,因发奋见到人才而感到庆幸。

伯夷观列传,感叹冥冥之中的报应啊!

含悲又不愿屈服,怎能躲避猜疑呢?

高文垂箕斗,这贤者现在真是悠闲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读史之后感怀之作,表达了他对古人的崇敬之情。诗中“伯夷观列传,冥报嗟从来”一句运用了典故“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来抒发诗人对古代忠臣的感慨。“马迁下蚕室,发愤见良才”,这是说司马迁下狱,但他却发奋著史,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安能避嫌猜,高文垂箕斗”,意思是:怎么能逃避嫌疑、猜忌与诽谤呢?高尚的文章就像北斗一样指引着世人。“斯士今悠哉”,是说当今还有这样的贤士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贤人的仰慕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