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羊荆州,雅意垂不朽。
登临发浩叹,望秋怯蒲柳。
谁知如湛者,自可弊宇宙。
邹郎不领略,甘言发谀口。
奈何千载馀,卜筑拟岘首。
我来胜气生,排霄峙山斗。
何暇知许事,溪山揽明秀。
都护贤王孙,为具扫愁帚。
晴岚变晚霭,霞绮粲高牖。
如开摩诘画,妙处落杯酒。
长啸徙倚馀,孤鸿没南岫。
【译文】
我陪赵传道都护在岘台饮酒,他借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平生羊荆州,雅意垂不朽。
登临发浩叹,望秋怯蒲柳。
谁知如湛者,自可弊宇宙。
邹郎不领略,甘言发谀口。
奈何千载馀,卜筑拟岘首。
我来胜气生,排霄峙山斗。
何暇知许事,溪山揽明秀。
都护贤王孙,为具扫愁帚。
晴岚变晚霭,霞绮粲高牖。
如开摩诘画,妙处落杯酒。
长啸徙倚馀,孤鸿没南岫。
【注释】
①陪:作陪的意思。
②赵传道:即赵翼(1647—1696),字翼之,广东番禺人。康熙进士,官至中书侍郎。著有《瓯北诗话》《阳坡诗话》等。
③都护:唐代边镇设都护府,是军事长官的称号,后多用作对高级地方长官的尊称。这里指赵传道都护。
④“羊荆州”二句:用羊祜故事。羊祜曾为襄阳(今湖北襄阳)刺史,常游于岘山(今湖北襄阳西北),登高望远,感叹世事变迁。此处借喻自己与赵传道都护同为地方长官而兴叹人生短促,岁月蹉跎。
⑤“登临发浩叹”三句:登临岘山,感慨时光流逝,秋天来临,万物凋零,使人感到害怕。
⑥“谁知”三句:意思是说像湛方生的才能那样的人,可以改变宇宙的衰败。
⑦“邹郎”四句:邹阳是汉代著名辩手,他的文辞优美,但为人却有些轻薄,所以被武帝贬谪到茂陵监狱。这里以邹阳比赵传道都护,讥刺他不能领会作者的心意,只是用浮夸的语言来奉承他。
⑧“奈何”二句:为什么还要等到千年之后才建造这座楼台呢?这是讽刺那些只顾眼前享乐,不顾身后名声的人。
⑨“我”二句:来到岘山,看到这里的风光明媚秀丽,不禁产生了一种豪情壮志,想要在这里建功立业,一展抱负。
⑩“何暇”二句:你忙些什么呢?这里是说赵传道都护忙于处理政务,无暇顾及我的来访。
⑪“晴岚”二句:晴天时,山峦间的云雾散去,傍晚时分,山间弥漫着薄雾;阳光照射到窗棂上,形成绚丽的色彩,就像画家王维的山水画一样美丽。
⑫“如开”二句:这就像唐代画家吴道子画佛像一样,妙趣横生,仿佛在酒桌上也能领略画中的奥妙。
⑬“长啸”二句:我独自长啸,徘徊不定,直到傍晚时分,一只孤独的大雁飞向南方的山丘。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诗通过送别的场景描写和宴饮的情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爱和友情的真挚。
开头两句“平生羊荆州,雅意垂不朽”,写诗人与友人共饮于岘台之上,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接着,诗人以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他想起了羊祜的故事,这位古代名将曾在襄阳任职期间,经常登上岘山,俯瞰四周景色,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更替。这种情感与诗人此时的心情相契合,因此他用“雅意垂不朽”来赞美友人的情感和抱负。
诗人描述了与友人一同登临岘山时的所见所感。他看到了秋天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然而,这些美景并不能让他忘却人生的无常。于是,他发出了感慨:“谁知如湛者,自可弊宇宙。”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像湛方生这样的人才能够改变宇宙的衰败,让世界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观点虽然过于理想化,但却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与信任。
接下来的几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起邹阳的经历,这个文人因其轻薄的性格而被贬至茂陵监狱。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讽刺赵传道都护的奉承之词,暗示他并非真正的知己。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只顾追求眼前的享乐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人。
最后几联则描绘了宴会的热烈场面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他看到友人忙于处理政务而无暇顾及自己的来访,便感慨道:“何暇知许事,溪山揽明秀。”这里的“溪山”指的是岘山的自然风光,而“明秀”则形容其美丽动人。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的场景描写和宴饮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爱和友情的真挚。同时,也通过对历史的典故和文人墨客的引用,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