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从招提游,妙趣崖谷迥。
自谓颇造微,何由昧斯境。
绛气霭秋空,白雪屯夜永。
华屋荫修椽,皎月浮藻并。
坏衲逢阿师,苯尊发垂顶。
简默近道要,虚夷发幽省。
念昨分手初,霜飙虎溪冷。
及兹再会面,老色藏秀整。
属予妄缘息,值子尘事屏。
循涧意无穷,扪萝度前岭。
【注释】
游资圣庵遇明光明祖首座:游资圣庵,即游资圣寺。资圣庵为唐代著名道僧寒山子所建。
妙趣崖谷迥:美妙的趣味在深山峡谷中回荡。
自谓颇造微:自己认为很有领悟。
何由昧斯境:如何能领会这个境界呢?
绛气霭秋空,白雪屯夜永:绛色的天空映着秋天的光辉,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夜晚。
华屋荫修椽,皎月浮藻并:华丽的屋檐下有修长的椽木,明月倒映于水中。
坏衲逢阿师,苯尊发垂顶:破败的袈裟遇见了明光禅师,他头戴的法器下垂到了头上。
简默近道要,虚夷发幽省:简单、沉默接近道法,虚空、平和能够启发思考。
念昨分手初,霜飙虎溪冷:想起昨天刚刚分手时,虎溪山上寒风凛冽。
及兹再会面,老色藏秀整:如今再次见面时,老人的面容显得更加秀丽。
属予妄缘息,值子尘事屏:我这些妄念都平息了,你这些俗尘也远离了。
循涧意无穷,扪萝度前岭:沿着山涧走没有尽头,手攀藤蔓登上前面的山峰。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大历三年(768年)九月,是一首纪游诗。诗人游资圣庵遇明光明祖禅师,写景叙事,感慨人生。
开头两句点明出游目的。“久从招提游”一句,说明作者长期在寺院中居住,对于佛门生活已习以为常;“妙趣崖谷迥”,则描绘出佛门生活的情趣和境界。
中间四句,进一步写佛门生活的情趣和境界。“自谓颇造微,何由昧斯境”两句,表明作者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已经领悟到佛门生活的精微道理,因此不能理解佛门生活的境界。
“绛气霭秋空”二句,写佛家气象。“绛气”指红霞,“秋空”指秋天的天空。“白雪屯夜永”二句,描写佛家气象。“白雪”是白色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在秋天的傍晚时分,天空中的红霞映照着大地,而白色的雪却积满了整个夜晚。
下面六句,写在寺庙内见到的情景。“华屋荫修椽,皎月浮藻并”二句,写华屋的廊柱上挂着许多修长的椽木,清澈的月光在水中闪烁。“坏衲逢阿师”,写破旧的衣服遇到禅师,“苯尊发垂顶”,写头顶上的花冠下垂下来,都是佛教徒的形象。
接下来两句,写在寺庙里遇到的禅师。“简默近道要”二句,写禅师不张扬、不说话、不急躁、不急躁地接近佛理,“虚夷发幽省”,写禅师虚怀若谷,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
最后两句,写与禅师告别的情景。“念昨分手初,霜飙虎溪冷”二句,写昨天分别时天气寒冷,虎溪山上寒风凛冽;“及兹再会面,老色藏秀整”二句,写今天再见面时,老人的容貌更加秀丽。
结尾两句,写诗人与禅师的离别。“属予妄缘息,值子尘事屏”二句,意思是说:我的一些妄念都已消失,你的一些琐事也都离你而去。
这首诗通过游资圣庵见明光明祖禅师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表现禅宗教义的精神实质和修行者的内在心境,是一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宗教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