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建邺城东头,卷帘卧对长淮流。
除书谤书不到耳,空洞腹中无片愁。
白浪从高瓦棺阁,清夜无人响猿鹤。
琴声时复一挑之,北斗横天月将落。
御风过我故山岑,一写太古之清音。
当春风动为凄紧,波底时闻龙一吟。
坐观人琴成二妙,觉来形秽颜枯槁。
伯牙袖手意有馀,请公临流一舒啸。

【注释】

听侍其云叟琴:听,欣赏;侍,伺候;云叟,指晋人阮咸。阮咸善弹琴,能为《广陵散》。《广陵散》,古曲名,相传是战国时楚将曹襄的遗曲。

君家建邺城东头:建业(今南京)城东有台,故称东台。

卷帘卧对长淮流:卷帘,拉开窗帘;卧对,躺卧面对。长淮,指长江。

除书谤书不到耳:除去奏章,诽谤之辞也不在耳目所及。

空洞腹中无片愁:形容胸襟开朗,没有一点忧愁。

白浪从高瓦棺阁:白浪从高高的屋脊上奔涌而下,犹如瀑布。瓦棺阁,在今南京市鸡笼山北麓。《南史》记载:“南朝梁时,侯景叛乱,侯景攻建康,王僧辨登高望敌,叹曰:‘我若得瓦棺阁者,当以身投之。’”

清夜无人响猿鹤:夜深人静,连猿、鹤鸣声也听不到了。

琴声时复一挑之,北斗横天月将落:时而拨动琴弦发出声响,北斗横天,月亮将要落下。

御风过我故山岑:御风,乘风。过,到……去。故山,故乡山,这里指钟山。岑(cén),小而高峻的山。

一写太古之清音:指《广陵散》。“一写”即演奏一遍,“太古之清音”即《广陵散》的美妙声音。

当春风动为凄紧,波底时闻龙吟:《广陵散》中有一段名为《龙吟》,描写水底蛟龙翻腾的音响。

坐观人琴成二妙:坐着观看别人弹琴,既听到了琴声又看到了弹琴人。

觉来形秽颜枯槁: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容颜憔悴,形体枯瘦。

伯牙袖手意有馀:伯牙,相传他是春秋战国时晋国的乐师,因鼓瑟技艺超群而著称于天下。《列子·汤问》: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赏心悦目地称赞:“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摔碎古琴,终身不再弹奏。

请公临流一舒啸:伯牙请子期来到江边,一边弹奏《流水》一边大声长啸。

【赏析】

此诗是唐人李嘉祐的七律组诗《琴操》中的一首。诗中描绘了一位琴师抚琴的场面和情景,并借咏弹《广陵散》一曲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感。全诗用比兴手法,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风格清新。

开头两句“君家建邺城东头,卷帘卧对长淮流”,先点明琴师的住处和所处的环境。“君家”二字,不仅表明这是一首赠答之作,而且透露出诗人对这位知己的敬重。他住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东的东台之上,每当晨起,推开窗帘便可以看见长淮的流水。

第三句“除书谤书不到耳”,表明琴师并不关心朝政,只关心琴艺的高下。“除书”,是指朝廷发布的文书,“谤书”,则是指攻击朝廷的言论。

第四句“空洞腹中无片愁”,进一步说明琴师的心胸开阔,不为世俗所扰。

第五句“白浪从高瓦棺阁,清夜无人响猿鹤”,写白浪翻滚,高入云霄的屋檐,以及深夜里猿鹤哀鸣的凄凉景象。这两句既渲染了琴师环境的幽雅,又衬托了他高雅的情趣。

第六句“琴声时复一挑之,北斗横天月将落”写琴师弹琴之声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慷慨悲壮。同时,还暗示了时间正在推移,北斗已悬高天,明月将落。

第七句“御风过我故山岑,一写太古之清音”,写琴师驾御狂风,越过故乡的山峰,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一边聆听那古老时代传来的悠扬琴声。这里不仅表现了琴师超凡脱俗的境界,而且还暗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情绪。

第八句“当春风动为凄紧,波底时闻龙吟”,写春风吹拂着岸边的杨柳,吹动着水中的涟漪,使得水面上时隐时现的龙吟显得更加凄切动人。这两句不仅烘托出了琴师心境的凄凉,而且还表现了大自然景物的变化。

第九句“坐观人琴成二妙,觉来形秽颜枯槁”,写诗人坐在江边观赏着琴师抚琴,一边听着琴音,一边看着琴师的形象,觉得非常美好。然而,当诗人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变得憔悴不堪,容颜枯槁。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琴师的喜爱,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第十句“伯牙袖手意有馀,请公临流一舒啸”,是说伯牙因为心中有所思而停止了挥袖的动作。他希望琴师能够来到江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弹奏一曲《广陵散》来表达他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琴师抚琴的情景来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感。全诗用比兴手法,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风格清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