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何以致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
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诗句原文:
明皇何以致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
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注释如下:
- 明皇(唐玄宗):唐朝皇帝,年号为“开元”,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文化的推动者。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
- 林甫:指的是李林甫,唐朝的宰相。他在政治上采取保守政策,排挤异己,导致朝政昏暗,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 国忠(杨国忠):杨贵妃的哥哥,唐朝末年的权臣。他专权暴政,引发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灭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 妃子:指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她的美貌和才艺深受唐玄宗的喜爱,但最终因政治联姻而与唐玄宗分离,成为历史上的悲剧人物。
- 良心:指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判断。这里指杨贵妃在面对自己行为后果时的内心感受。
- 此机:这里的“机”指的是历史机遇或时机。指唐玄宗和杨贵妃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局势。
- 九龄:指的是张九龄,唐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唐玄宗的重要辅佐大臣之一,以其清廉的政治品格和高尚的品德著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两位重要人物——明皇和杨贵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所作所为的深刻思考和批评。通过对比两位人物的不同命运,诗人强调了历史事件背后复杂的原因和多面性。诗人不仅关注于两位人物的个人命运,更深入探讨了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行为与决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历史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