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俭何曾敢吃浆,早于世路似忘羊。
桃花饭有秦人味,不染膏粱脂腻香。

【注释】

  1. 岁俭:年成不好,粮食歉收。
  2. 敢吃浆:连水都不敢喝。
  3. 世路:人世间的路。
  4. 忘羊:忘记养羊。
  5. 桃花饭:用桃花煮的饭。
  6. 秦人:古代秦地的人(即陕西一带)。
  7. 膏粱:指肥美的食物,也泛指富贵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渔父,诗中描绘了渔父不贪求富贵荣华、自食其力、安于清贫生活的高尚品格。
    首联说“岁俭何曾敢吃浆”,意思是年成不好,粮食歉收,我哪里还敢去喝那清水?这里的“浆”指水。诗人在饥馑之年,生活困顿至极,连清水都喝不上,而渔父则过着悠闲自在、自食其力、无牵无挂的生活。这里表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颔联写渔父早于世路似忘羊:他早忘了世上的名利和地位,像一只闲适的山羊一样。这里的“羊”指的是“忘”,“忘羊”就是忘掉名利和地位。诗人以羊作喻,形象地写出渔父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他那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颈联说“桃花饭有秦人味”,意思是桃花做的饭有一种秦地的味道。这里的“桃花饭”是一种很特别的饭,它不是普通的米饭,而是将桃花晒干后捣成的米,味道独特。这两句诗赞美了桃花饭的独特风味和渔父的简朴生活。
    尾联说“不染膏粱脂腻香”,意思是他并不沾染那些富贵人家的奢侈饮食。这里所说的“膏梁”“脂腻”都是形容食物,膏梁是指精白的大米,脂腻则是肥肉,泛指富贵人家的饮食。这里表现的是渔父的清苦生活和他那种淡薄名利、安贫乐道的品格。
    这首诗通过写渔父的清苦生活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对于渔父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一种人生哲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能否安于清贫、自食其力、过上平淡无奇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