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俭何曾敢吃浆,早于世路似忘羊。
桃花饭有秦人味,不染膏粱脂腻香。
【注释】
- 岁俭:年成不好,粮食歉收。
- 敢吃浆:连水都不敢喝。
- 世路:人世间的路。
- 忘羊:忘记养羊。
- 桃花饭:用桃花煮的饭。
- 秦人:古代秦地的人(即陕西一带)。
- 膏粱:指肥美的食物,也泛指富贵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渔父,诗中描绘了渔父不贪求富贵荣华、自食其力、安于清贫生活的高尚品格。
首联说“岁俭何曾敢吃浆”,意思是年成不好,粮食歉收,我哪里还敢去喝那清水?这里的“浆”指水。诗人在饥馑之年,生活困顿至极,连清水都喝不上,而渔父则过着悠闲自在、自食其力、无牵无挂的生活。这里表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颔联写渔父早于世路似忘羊:他早忘了世上的名利和地位,像一只闲适的山羊一样。这里的“羊”指的是“忘”,“忘羊”就是忘掉名利和地位。诗人以羊作喻,形象地写出渔父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他那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颈联说“桃花饭有秦人味”,意思是桃花做的饭有一种秦地的味道。这里的“桃花饭”是一种很特别的饭,它不是普通的米饭,而是将桃花晒干后捣成的米,味道独特。这两句诗赞美了桃花饭的独特风味和渔父的简朴生活。
尾联说“不染膏粱脂腻香”,意思是他并不沾染那些富贵人家的奢侈饮食。这里所说的“膏梁”“脂腻”都是形容食物,膏梁是指精白的大米,脂腻则是肥肉,泛指富贵人家的饮食。这里表现的是渔父的清苦生活和他那种淡薄名利、安贫乐道的品格。
这首诗通过写渔父的清苦生活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对于渔父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一种人生哲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能否安于清贫、自食其力、过上平淡无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