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桃板上,数字见闲情。
重佛非求福,为儒不望荣。
回澜知有道,卧雪可无名。
一院梅花月,多应鹤共行。

【注释】

寄沈子寿:写给朋友的信。子寿,即沈子寿,字伯厚,号梦窗,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宋理宗时进士,历官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以直言极论被罢官。宋亡后不知所终。

桃板:古代用桃木板画成记事的图样。

闲情:指闲暇的心情。

重佛:佛教认为,一切现象皆是因缘而生,无有自性,因此不应执着。

为儒:做儒家学者。儒者崇尚礼仪,故云为儒。

回澜:水退去后的波浪。比喻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卧雪:指隐退山林,不问世事。

无名:不受名利的束缚。多应:应当。鹤共行:与白鹤相伴而行。

【译文】

每年都在桃板上画上数字,用来抒发我的闲适之趣。

信奉佛教不是为了求得福报,追求儒学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

看到江水的回旋,就知道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使卧在雪地上也无所谓名分高低。

满院的梅花映照着月光,众多的鹤鸟与我一同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赠给同道友人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己清静淡泊的生活态度的肯定。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首句“年年桃板上”,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每年都会在自己的桃板上画上数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闲适之趣,这种生活方式显得非常惬意。

第二句“数字见闲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在桃板上画上数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却能够深深地触动读者的心灵。数字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计数的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着诗人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他的生活点滴。

接下来三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和儒学的态度。他并不追求名利,也不追求地位,而是希望通过修行来达到解脱的境地。他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而生,无有自性,所以不应执着于任何事物。这种思想体现了他的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回澜知有道,卧雪可无名”,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他认为,江水的回旋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使卧在雪地上也无所谓名分高低。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像他一样,过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诗人通过对桃板的描绘、对数字的运用以及对佛教和儒学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些理念,成为了一位真正懂得生活、追求真理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