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蔓盘青上短檐,客来径草旋锄芟。
禽饥闻磬来疏砌,僧饱携筇过别岩。
茶鼎引烟熏纸帐,竹窗漏月射经函。
西庵门外如何景,杳杳寒泾一叶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同时注意把握其情感。
“野蔓盘青上短檐,客来径草旋锄芟。”野蔓盘着青色的屋顶,客人来到小院里,就立刻把路边的野草铲除了。此句写野景,描绘了西庵主人的生活环境。
“禽饥闻磬来疏砌,僧饱携筇过别岩。”听到磬声,知道有鸟饿了,便到庭院里的台阶上来觅食。僧人吃饱后拿着拐杖走过别岩。此句写僧人的活动。
“茶鼎引烟熏纸帐,竹窗漏月射经函。”用茶炉煮水时冒起的烟雾熏湿纸帐(即蚊帐),月光从竹窗斜射进来照在佛经上。此句写僧人夜读佛经的情景。
“西庵门外何如景,杳杳寒泾一叶帆。”西庵门前的景色多么幽美呀!只见一只孤舟顺流而下,船上只有一只船篷,在茫茫大江中显得那么微小而孤单。此句写江景。
【答案】
译文:
野蔓爬满了青砖绿瓦的屋檐,客人来访,就把路边的野草铲平。
听到钟声,知有鸟饿了,便到庭院阶前觅食;僧人吃足了,便拄着手杖走出别岩。
用茶炉煮水时,冒起的烟雾熏湿了纸帐,明月从竹窗洒落,映照在经书上。
西庵门内门外的景色多么幽美!只见一只孤舟顺流而下,船上只有一只船篷,显得那么微小孤单。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寺院风景的小诗。开头两句描写野景,渲染出宁静的气氛。接着两句是写寺内僧人的生活。第三四句又回到寺外景色。最后两句是写寺外江面景色。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淡远。首联写山寺的周围环境,以“野”字点明山寺所在之地,为下文写山寺生活作铺垫。颔联写寺内的僧人,以“闻磬”、“携筇”两事点出僧人的日常生活,既写出了他们的清贫,又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满足和超脱。颈联写僧人夜读佛经的场景,通过对比突出僧人清心寡欲、不染尘世的特点。尾联写山外的江面上的风景,与前面的寺庙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山寺的静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