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簦畏炎暑,肃肃问宵征。
马首已十里,鸡声才五更。
云迷青障小,月挂玉钩横。
农舍欲安挽,戒奴毋大惊。
晓行梧桐岭
担簦畏炎暑,肃肃问宵征。
马首已十里,鸡声才五更。
云迷青障小,月挂玉钩横。
农舍欲安挽,戒奴毋大惊。
注释:
- 担簦:拿着伞(或竹简)。
- 翳炎暑:遮蔽炎热的夏天。翳同“抑”,压制的意思。
- 肃肃:形容人走路时脚步声整齐而有节奏。
- 宵征:夜晚出行。
- 马首:指马的头部,这里指马已经走了很远。
- 鸡声:早晨报时的鸡叫声。
- 青障:青色的山障,即青山。
- 月挂玉钩:月亮像挂在玉钩上一样,形象生动。
- 农舍:农家的房屋。
- 戒奴:告诫仆人。
赏析:
《晓行梧桐岭》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晨曦中行进在梧桐岭上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担簦畏炎暑,肃肃问宵征”,描述了诗人清晨出发时的心情和环境。担簦是指拿着伞或者竹简(古代的一种旅行工具),因为炎热的夏日而感到畏惧;肃肃则形容人走路时脚步声整齐而有节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早起出发时的心情和对炎热天气的担忧。
第二句”马首已十里,鸡声才五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走的情景。马已经走了很远,只有五更天的鸡叫声提醒着时间。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也反映了他对于旅途艰辛的感慨。
第三、四、五句”云迷青障小,月挂玉钩横”,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云彩缭绕在青山之间,月亮高悬于天际,如同挂在玉钩上一般。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感受。
最后两句”农舍欲安挽,戒奴毋大惊”,表达了诗人对于农舍主人的关心和尊重。农舍的主人正在准备收拾农具迎接新的一天,诗人告诫仆人不要过于激动。这体现了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晓行梧桐岭》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