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绝尘埃表,宁无造物司。
鹿驯贪客过,龙老恶人窥。
丹去炉仍在,云生洞愈奇。
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
过忠州访酆都观
李曾伯诗作赏析
《过忠州访酆都观》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李曾伯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以描绘酆都观的神秘氛围和历史底蕴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古迹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
诗句原文:
- 迥绝尘埃表,宁无造物司。
- 鹿驯贪客过,龙老恶人窥。
- 丹去炉仍在,云生洞愈奇。
- 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
译文:
在远离尘世的高处,是否有一个神秘的存在,那就是主宰万物的造物之神?
那些驯服鹿的贪婪之人,就像过客一般经过;而龙则年迈,常被恶人觊觎。
虽然丹药被取走,但炉火依旧燃烧;洞穴里云雾缭绕,显得更加神奇。
当船驶入尽头,我不禁思考,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踏上这旅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酆都观的描述展现了李曾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及宗教景观的敬畏之情。首句“迥绝尘埃表”便奠定了全诗超然物外的基调。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动物和自然景象,如“鹿驯”、“龙老”,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更替的主题。
“丹去炉仍在”和“云生洞愈奇”两句更是点明了尽管外界环境变化巨大,但有些东西却是永恒的——例如道教炼丹术中的炉火和传说中的仙境。这种永恒感与变迁感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哲理深度。
“归舟天尽际”不仅是对旅程结束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杖履复何时”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叹。
《过忠州访酆都观》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访问,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秩序的思考。李曾伯通过对酆都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历史与人性的深刻理解,使其成为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的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