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崎岖鬓已凋,元知官职忌之招。
几番恶梦觉已晚,一片好心磨不消。
枕上岂堪思往日,樽前更莫计明朝。
此身若也填沟壑,犹有来生答圣朝。

【注释】

戊申:即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

偶成:随意写成

几番恶梦觉已晚:指梦中多次做恶梦,醒来时已经很晚了。

一片好心磨不消:指自己心中充满好意,但被世态炎凉所消磨。

枕上岂堪思往日:枕上看过去的事情,怎能忍受呢?

樽前更莫计明朝:在酒面前,不要为明天的事烦恼。

填沟壑:比喻死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苦短和世态炎凉的感叹。《戊申春偶成》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春,当时作者正在北京任礼部尚书。

首联“半世崎岖鬓已凋”,写自己的一生坎坷、潦倒。“元知官职忌之招”句,说明他早已知道官场中嫉贤妒能的恶习。“半世崎岖”句,点明自己仕途不顺,历经坎坷。“鬓已凋”则表明自己年华易逝、衰老将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艰难坎坷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黑暗的不满。

颔联“几番恶梦觉已晚,一片好心磨不消”。诗人说,自己曾多次遭受恶梦的折磨,醒来后已经感到很疲倦了。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善意,这种善意却被世俗的冷漠所磨灭。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一方面,他渴望得到世俗的认可,希望被世人理解;另一方面,他又感到世态炎凉,无法改变现实。这种矛盾和痛苦使得诗人倍感煎熬。

颈联“枕上岂堪思往日,樽前更莫计明朝”。诗人说,躺在床上的时候,怎能忍受过去的事情呢?在饮酒之际,也不要为明天的计划而烦恼。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一方面,他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另一方面,他又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尾联“此身若也填沟壑,犹有来生答圣朝”。“此身若也填沟壑”意味着如果自己能够安然无恙地度过余生,那么就可以在来生继续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里的“填沟壑”比喻自己的一生都在为朝廷服务,没有机会享受太平盛世的生活。而“犹有来生答圣朝”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在来生继续为国家效力,报答朝廷的厚恩。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感慨和无奈,又寄托了他对于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展现了他对于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失望情绪。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的始终,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