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一雨洗骄阳,轧轧篮舆趁晓凉。
过眼几多山应接,转头二十里相望。
烟横夹道松交翠,水拍连畴稻半黄。
辙迹平生今始到,元知乐土是江乡。
【注释】
己酉:即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桂:广西省治所。樟原:即江西抚州府治所。
轧轧:形容车行声。篮舆:用竹条编成的轿子。趁:追逐;赶。晓凉:早晨的微凉。
过眼:一晃而过。应接:相迎。二十里:指距离。烟横:山间的云雾。夹道:两山之间的道路。松交翠:松树枝叶茂密,苍翠欲滴。水拍连畴:河水拍击着两岸的稻田。半黄:稻谷泛黄,成熟了。辙迹:车轮的痕迹。乐土:理想的土地。江乡:靠近江河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任途中途经抚州时所作。全诗以清新明快的风格写景抒怀。首联写雨后初霁,作者乘轿赶路之所见。颔联写沿途所见之山岭,颈联写沿途所见之稻田,尾联写沿途所见之道路及心情。
诗的前四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夜来一雨洗骄阳,轧轧篮舆趁晓凉”两句,先写雨后的景色。“夜来一雨”,是因天气酷热,人们希望下雨降温,所以“一雨”便成了盼望已久的事。而雨后的景象更是令人神怡:“洗骄阳”,不仅使人感到凉爽,而且使炎热的气候变得宜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这里,作者抓住了人们暑夏求凉的心理特点,生动地写出了雨过天晴的清新爽朗的景色。“轧轧篮舆趁晓凉”,是说作者乘着竹制的轿子,在清晨的凉风中赶路。这里,“轧轧”一词,把轿子的行进声写得十分形象,既表现出轿子行进的声响,又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趁”,就是趁着的意思。作者之所以要乘着轿子赶路,是因为“晓凉”正适宜于远行。
“过眼几多山应接,转头二十里相望”两句,是说经过许多山峦之后,回头望去只见那连绵不断的田野与稻田。这里,“过眼”二字很传神,写出了山峦的多,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应接”,“相望”则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烟横夹道松交翠,水拍连畴稻半黄。”两句,是对眼前景象的进一步描写。“烟横”、“水拍”都是从视觉上写出稻田的美丽。“夹道”一词,表明了稻田的连绵不断,而“松交翠”则写出了松树的苍翠欲滴。“水拍连畴”则表现了稻田的广阔无垠。“稻半黄”,说明已经到了秋天,而秋收的季节又是农民最忙碌的时候,因此,这两句诗既是对眼前景色的真实描写,又是对当时农村生活的具体反映。
“辙迹平生今始到,元知乐土是江乡。”两句是作者由眼前的美景而产生的感想。由于自己长期在京城为官,很少有机会看到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因而,当作者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不免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感受。“辙迹平生今始到”一句中,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他久别乡土而终于重见故乡的喜悦心情。“元知乐土是江乡”,则是他对自己这次来到这样美丽、富饶的家乡所产生的由衷的赞叹。
可以看出,作者在赴任途中,一路上看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而这种美景,只有生活在江边、河边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美之所在。因此,作者才发出由衷的赞叹:“元知乐土是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