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著征裘怯晚寒,一番春事在征鞍。
羞听后骑鸣笳鼓,赢得儿童夹道看。
【注释】
①衡阳:古郡名,在今湖南。②风著:风吹着衣服。③一番:一回合、一回,指一次行程中的事。④羞听:不愿意听。⑤后骑:后面的骑兵。⑥夹:从中间分开的意思。⑦赏析:这是一首写边地早春的诗。首句写征人怯于晚寒,次句说春天的事情都在征途上。三、四句写途中听到鸣笳鼓声和儿童的欢笑声,感到不耐其烦而不愿倾听。全诗表现了边塞早春景象。
【译文】
风把征袍吹得凉飕飕,怕冷,不敢走晚路;这一回又踏上征途,春天的事就在这征途之中。
不想听后面骑马的人鸣笳奏鼓,只好让孩子们从道旁观看。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末年诗人岑参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时所作。当时唐朝军队在西域屯田驻防,边防形势十分紧张。诗人以“风著征裘”起调,写他身披战衣,迎着寒风,匆匆上路的情景。“怯晚寒”三字写出了行军作战的艰苦条件。次句“一番春事在征鞍”,点明此行是为了征战,所以春天里发生的一切新鲜事物都与他无缘。第三句“羞听后骑鸣笳鼓”,是写行军路上所听到的鸣笳鼓声。这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行军路上听不到这些声音,因为鸣笳鼓声是军中指挥用的号令,这里用来比喻行军打仗时的严明纪律,所以人们听了会不好意思;二是说行军路上听不到这样的声音,是因为鸣笳鼓声使人心绪烦乱,无心欣赏沿途的风光,所以说“赢得儿童夹道看”。第四句“儿童”二字,既点明了时间(早春),又写出了人物的心情(欢快),与第三句中的“鸣笳鼓”、“羞”等词语形成鲜明的对照,更见出行军路上的艰辛,以及行军之速,足见战事之急迫。此句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