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公有泊渚,不远在异林。
想胜辋川画,时作梁父吟。
绛帐岂陈迹,草堂向遗音。
朝市有真隐,入山无求深。

【注释】

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在《全唐诗》中,此诗无传。从题目来看,当是一首和韵诗。“和韵”,即应他人之请而作的应酬之作。黄虚舟,即黄滔(公元807-868年),字文江,莆田人。唐末宰相。

公有泊渚:指黄滔在江陵时有泊船渚边的经历。公,尊称对方或对方的亲属。

不远在异林:指在异乡他地也有泊船。

胜辋川画:指黄滔在江陵时所居的地方风景优美,胜过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辋川图》。

梁父吟:指黄滔在江陵时所作《梁父吟》。

绛帐:古代学者讲课时用的帷帐。这里借指讲学之所。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

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草堂。

朝市:指朝廷和市场。真隐:真正的隐居生活。入山无求深:进入山林,不要要求太深。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的对象是黄滔。酬答的内容是赞美黄滔的学问与才华。全诗以“公”字为线索,写黄滔在江陵泊舟、游览山水、访友问学、作诗咏史等情景。

首联“闻公有泊渚,不远在异林。”意思是听说您在江陵泊舟,不在别处。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黄滔在江陵泊舟的仰慕之情。黄滔在江陵泊舟的情景,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不远”,是诗人对黄滔的一种赞赏。“异林”,是泛指江陵周围的山林,也暗含黄滔不因官场失意而沉湎于世俗生活的品格。

颔联“想胜辋川画,时作梁父吟。”“时作”两字表明作者不是随意吟咏的。辋川,是王维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辋川别业中的别墅,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被后人誉为“画中有诗”。王维曾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如《鹿柴》、《终南山》、《竹里馆》等。梁父,是古代传说中的地名,汉初有梁父台,故又称梁父山。梁父吟,指吟诵梁父山的诗歌。这句的意思是说,黄滔在江陵泊舟时,一定想到王维的辋川别墅,并且时常吟诵他的《梁父吟》。这两句既赞美黄滔具有像王维一样高洁的人品(胜),又称赞他在闲暇之余能够创作出像王维一样的诗篇(时作)。

颈联“绛帐岂陈迹,草堂向遗音。”意思是说,绛帐(大帐幕)难道只是陈迹?草堂(茅屋)依然保存着往日的声息(遗音)。绛帐,指古代学者讲课时用的帷帐。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陈迹。

这两句是说,即使黄滔已经去世多年(绛帐岂陈迹),但是他的学识和品德却依然流传后世(草堂向遗音)。“绛帐”是指黄滔曾经讲学的场所,“草堂”则是指黄滔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两句既是赞颂黄滔的高远志趣(绛帐岂陈迹),又是赞扬黄滔的学识和品德(草堂向遗音)。

尾联“朝市有真隐,入山无求深。”意思是说,朝廷市场有真正的隐士,进入山间没有过多的追求。这两句既是对黄滔的赞扬(朝市有真隐),又是劝慰黄滔要淡泊名利(入山无求深)。

这首诗通过对黄滔的生活经历和学术成就进行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黄滔的敬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古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