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序虽云晚,华颠亦已新。
蛩鸣偏傍耳,燕去不辞人。
山隐栖岩路,朝婴佩玉身。
故溪应更好,前夜梦垂纶。
这首诗是杜甫《河阳秋思》组诗中的第六首,也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河阳(今属河南孟州)的秋天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寥之情。下面逐句解读:
芳序虽云晚,华颠亦已新。
- 芳序:指美好的季节,这里指的是秋天。
- 云晚:意为秋天来临得很快,已经晚了。
- 华颠:指头发花白,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
- 新:这里是指新生的白发,意味着岁月的无情。
蛩鸣偏傍耳,燕去不辞人。
- 蛩鸣:即蟋蟀的鸣叫,古人常以蟋蟀来比喻孤独或悲伤。
- 傍耳:靠近耳朵,形容声音很大。
- 燕去不辞人:燕子离去时,诗人并不感到悲伤,可能是因为诗人心中有牵挂或者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有所准备。
山隐栖岩路,朝婴佩玉身。
- 山隐:指隐居山林,表示诗人远离尘世,追求自然。
- 隐岩路:在岩石间寻找隐居的道路。
- 朝婴佩玉身:早晨佩戴着玉制的首饰,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一种装束或身份的象征。诗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需要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故溪应更好,前夜梦垂纶。
- 故溪:指曾经居住过的村庄附近的小溪。
- 更好:可能是指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个地方显得更美好了。
- 前夜梦垂纶:可能是诗人在梦中钓鱼的场景,象征着宁静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河阳秋天的孤独和寂寥之感。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象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