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潬双津隘,浮梁古制存。
滩移淤岸势,标谑涨波痕。
逆浪船排首,周阿缆植根。
祀劳如举典,元凯有英魂。
【注释】
1.东潬双津:指长江的两条主要支流。
2.浮梁:即浮桥,横跨于江面上的桥梁。
3.滩移:水流冲刷河床,使河岸后退。
4.标谑:船头高高扬起,好像在嘲笑涨潮的水波。
5.周阿:地名。
6.祀劳:祭祀有功之人。
7.元凯:东汉末年名将黄权,字元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怀远之作。全诗以赞美黄权的功绩起兴,接着描写他生前的业绩,最后归结到他的死和后人对他的怀念上。诗人通过描写黄权生前的英勇事迹,抒发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中的“双津”二字点明了地点,而“东潬双津隘”,既写出了水陆要冲之地,又为下面写黄权的业绩作铺垫。“浮梁古制存”一句承上启下,既点出了地点,又指出了时间,表明黄权是在此地建立功勋的。
次句“滩移淤岸势”,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图景。河水不断地冲击着河堤,使得岸边不断被淹没、退后。这正像黄权在战场上奋勇冲锋一样,一次次地击退敌人,保卫自己的领土。这两句通过对黄河岸边形势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黄权英勇无畏的精神的赞美。
三、四句中“标谑涨波痕”和“逆浪船排首”两句分别描绘了黄权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高超技巧。其中“标谑”一词,用得非常形象生动,它形容的是黄权指挥作战时威风凛凛的样子。而“逆浪船排首”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精神。
五、六句中“周阿缆植根”和“祀劳如举典”,则表达了人们对黄权的感激之情。其中“周阿”是指地名,而“缆”指的是绳索,“植根”则是指牢牢地扎下根基。这些词语都用得非常巧妙,它们不仅描绘了黄权的丰功伟绩,而且也表明了他的高尚品德。最后两句“元凯有英魂”,则是对黄权一生英勇奋斗、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的高度赞颂。
这首诗通过对黄权一生事迹的叙述和对其英勇精神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还通过描绘黄河岸边的景色和战斗场面来渲染气氛,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