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槛堪何倚,幽芳几独寻。
颓云山露顶,孤月水呈心。
翘鹭多依浅,惊鱼更就深。
归怀无晤语,身世两浮沉。

秋湖上晚景四首

第一首:

曲槛堪何倚,幽芳几独寻。

颓云山露顶,孤月水呈心。

注释与赏析:

  • 曲槛堪何倚:曲曲折折的栏杆可以倚靠的地方在哪里?这里的“倚”字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情感,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似乎在寻求某种心灵的慰藉。
  • 幽芳几独寻:只有我在这幽静的芳香中独自寻找。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湖面上,独自面对自然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芬芳,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惜。
  • 颓云山露顶:乌云笼罩下的山峰如同被露水打湿一般。这里的“颓云”和“露顶”都是形容山峰的形态,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孤月水呈心:孤月映照在水面上,仿佛是我的心一样。这里的“孤月”和“呈心”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喻成自己的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湖上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通过使用“倚”、“独寻”、“颓云”、“露顶”、“孤月”等意象,诗人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第二首:
翘鹭多依浅,惊鱼更就深。
归怀无晤语,身世两浮沉。
注释与赏析:

  • 翘鹭多依浅:翘起的鹭鸶常常栖息在浅水边。这里的“翘鹭”指的是鸟儿展翅飞翔的样子,而“依浅”则是形容鸟儿栖息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鸟儿栖息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 惊鱼更就深:受惊的鱼儿往往会潜入更深的水层。这里的“惊鱼”指的是鱼儿受到惊吓而快速游动的样子,而“就深”则是形容鱼儿潜游的深度。诗人通过观察鱼儿的行为,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之道。
  • 归怀无晤语,身世两浮沉:我内心的渴望无法与人言说,我的一生如同漂浮不定的波浪。这里的“归怀”指的是诗人的内心情感,而“晤语”则是与人交谈的意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 赏析:
    这首诗继续延续了前一首的风格,通过描绘鸟儿和鱼儿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让人深思。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首:
翘鹭多依浅,惊鱼更就深。
归怀无晤语,身世两浮沉。
注释与赏析:

  • 翘鹭多依浅:翘起的鹭鸶常常栖息在浅水边。这里的“翘鹭”指的是鸟儿展翅飞翔的样子,而“依浅”则是形容鸟儿栖息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鸟儿栖息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 惊鱼更就深:受惊的鱼儿往往会潜入更深的水层。这里的“惊鱼”指的是鱼儿受到惊吓而快速游动的样子,而“就深”则是形容鱼儿潜游的深度。诗人通过观察鱼儿的行为,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之道。
  • 赏析:
    最后一首与前面两首风格一致,依然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更多的意义和内涵。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