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心精祷动昭回,嘉雪乘时弭岁灾。
先作飞霙随腊舞,便含膏泽趁春来。
天渊百顷移星汉,禁籞千枝傲岭梅。
一曲巴人虽下里,愿持欢意助康哉。

【注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开始。前二日:两天之前。嘉雪:吉祥的降雪。应祈呈:应当祈祷呈献。昭文相公: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号香山居士,唐穆宗时宰相,官至尚书左丞,有《乐府诗集》,与白居易、刘禹锡并称“元白刘柳”。

【译文】

皇帝的诚心祈祷感动上天,吉祥的降雪在适时之时消除了岁灾。

先作的雪花随风随着腊节舞动,便带着润泽的膏泽趁着春天到来。

天空中像百顷大的星汉一样移动,禁苑里上千棵梅花傲然挺立着。

一曲巴人歌虽低劣却能动人,我愿用欢悦的心情去助你安康。

【赏析】

这是一首应祈呈诗,是诗人为祈求皇帝恩泽而写的一篇颂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香山集》二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元氏长庆集》十卷,其中收元稹诗五十首;近人马其昶辑有《元诗汇》十二卷,其中收元稹诗一百七十五首,可见元稹诗作颇丰。元稹为人刚直,不阿谀权贵,敢于直言,因此被贬谪为江陵士曹参军。此诗是他应祈呈昭文相公而作。

开头两句写皇帝对上天的虔诚祷告和祈祷的结果,“精祷动昭回”一句,即指皇帝的虔诚祷告感动了上天而使天帝回心转意。接着写皇帝的祈祷得到天帝的回应,吉祥的降雪在适时之时消除了岁灾。这两句写景叙事,把祈雨的神奇效果写得如在眼前,既显示了祈雨成功,又表现了皇帝虔诚祷告的精神。

下面两句写祈雨之后的景象。第一句写瑞雪初降,“飞霙”即飘落的雪花。第二句说,雪花随着腊节(腊月)的结束在空中飞舞,“弭岁灾”即消弭了灾害。“弭”通“弥”,这里指“消弭”,“岁灾”指“年灾”、“岁事”。这句意思是说,吉祥的降雪消弭了年灾。这两句写雪后景色,以雪映衬冬景,突出了雪的美丽,又烘托了雪的神奇功效,进一步表现了祈雨成功的神妙。

“天渊”两句写雪后大地。“天渊”指天空,“百顷”形容大得无边无际,“星汉”比喻浩渺的天空,“移星汉”指大雪遮盖了天空中的星辰,“百顷”“星汉”都是夸张的说法。“禁籞千枝”指禁苑里的千枝梅花,“禁籞”指禁苑中的梅花树,也是指代梅花。“傲岭梅”是说这些梅花凌寒盛开,不惧严寒傲然怒放。“下里”本指乡野,这里是借用这个典故。据《晋书·王羲之传》载:“王右军少善书法,旧尝行,池阳令问曰:‘阁下书何如君家?(王羲之)‘当留吾子宿砚中耳!’”后来就用“下里”来指代乡野。这里的意思是说:那美妙的歌声虽然粗俗,但它足以打动听者的心弦。这两句写雪景之后,作者又写了雪后的声音。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人们可以想象到它的美好形象。“巴人”指民间歌手或艺人。“一曲”指一首歌词。“乐府”本是汉代的音乐机构,汉武帝时设乐府机关收集各地民间歌辞或乐曲,配以音乐演奏。这里泛指诗歌。“下里”即民间,这里指民间歌曲。“巴人”指民间歌手。“下里”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衎。”这里的“宾”是宾客的意思,“燕”是宴饮的意思,“式”即“试”的意思。“愿持欢意助康哉”意思是说:我希望能够带着欢快的心情使你高兴起来,希望你健康快乐。

这首诗描写了皇帝的虔诚祷告感动上天、吉祥的降雪消弭了年灾、雪后大地的景象、雪后禁苑中的梅花以及美妙的歌声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的祝福之情及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