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风引夕阴,巩烟邙树怅登临。
醯鸡瓮外天方阔,偃鼠河滨水正深。
万叠绀螺山北耸,半边红壁日西沈。
凭高薄暮人谁见,一寸如丹魏阙心。

孟津晚景

二月春风引夕阴,巩烟邙树怅登临。

醯鸡瓮外天方阔,偃鼠河滨水正深。

万叠绀螺山北耸,半边红璧日西沉。

凭高薄暮人谁见,一寸如丹魏阙心。

注释:

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指农历二月。

春风引夕阴:春天的风把夕阳映照在山峦之间,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巩烟:指洛阳一带烟雾缭绕的景象。

邙树:指邙山之树,这里指的是邙山的风景。

醯鸡:一种家禽,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不值一提的事物。

瓮外:瓮口之外,形容视野开阔。

天方阔:天空辽阔无边。

偃鼠:一种昆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

河滨:指黄河岸边。

绀螺:深绿色的螺壳,这里用来比喻山峦的颜色。

万叠:形容山峦叠嶂,层层叠叠。

绀螺:深绿色的螺壳,这里用来比喻山峦的颜色。

山北耸:指山峦向北延伸,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

半边红壁:指洛阳城半边红墙,这里可以用来比喻洛阳的美景。

日西沉:太阳即将落山,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凭高:倚靠着高处的栏杆。

薄暮:傍晚时分。

如丹:像红宝石一样鲜艳夺目。

魏阙(wèi kuò)心:指洛阳宫殿的心脏部位,这里代指洛阳城。

赏析:

《孟津晚景》是一首描绘洛阳晚景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洛阳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句“二月春风引夕阴”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风拂过洛阳城,夕阳映照在山峦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巩烟邙树怅登临”描述了洛阳的烟雾与山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醯鸡瓮外天方阔”中的“醯鸡”是一种不值一提的事物,用来形容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而“瓮外”则暗示着诗人的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感慨。

第三句“偃鼠河滨水正深”中的“偃鼠”也是一种昆虫,用来形容那些微小的事物。而“河滨”则暗示着诗人身处黄河之滨,感受到水流的涌动和力量。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悟。

第四句“万叠绀螺山北耸”中的“万叠”形容山峦层叠,而“绀螺”则是指深绿色的螺壳,象征着山峦的颜色。这句诗通过描绘山峦的色彩和形态,展现了洛阳城的壮丽景象。

第五句“半边红璧日西沉”中的“红璧”是指洛阳城半边红墙,用来形容洛阳城的美景。而“日西沉”则暗示着太阳即将落山,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觉。这句诗通过描绘洛阳城的美景和时间流逝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的赞美和怀念。

第六句“凭高薄暮人谁见”中的“凭高”意味着站在高处,眺望远方。而“薄暮”则是指傍晚时分,意味着诗人已经登上高处,准备欣赏洛阳城的美景。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高处的动作和观赏美景的心情,表现出了诗人对洛阳城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一句“一寸如丹魏阙心”中的“一寸”指的是洛阳城的一部分,而“如丹”则是指如同红宝石一般鲜艳夺目。这句诗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洛阳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一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