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路绸缪早奋庸,搢绅元许黑头公。
岩霖暂卷浮云外,国栋来参散栎中。
仙禁巢阿思瑞鶠,野场收弋看冥鸿。
恐难便遂东山卧,忧乐须将一世同。
【解析】
“贤路”两句,言为政之道,贵在及时行乐。《论语》曰:“君子有三乐,一曰得众、二曰有德、三曰立名。”《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少时贫贱,尝与书生王愆期共入山砍柴,愆期贫困无以自资。侃见之曰:“卿家读书,那得至此?”愆期曰:“吾方山中作贼,卿何能知?”侃笑而不答,乃与之俱出。后愆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而侃终其身不过县吏而已。此即谓为政者须及时行乐,才能有所成就。“岩霖”两句,言国家栋梁之材,来自民间。唐·杜甫《秋兴八首》之一:“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宋·苏轼《次韵黄鲁直三首》之二:“云卧风吟思渺然,海鸥江鹭莫争先。”皆以喻人。“仙禁”两句,承上启下,说山林隐逸之乐。汉·刘向《列仙传》卷下:“安期先生,黄帝时雨师也,游于华阳,炼丹于此,故名华阳子。”又《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东至于海,西至流沙,北至朔方,南至交趾”,欲求神仙。汉武帝好道,遣方士徐福等入海求蓬莱神药。秦始皇亦曾三次派遣徐福等入海寻找不归。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方士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为人狂佚不仁,不可信;不信其人,必不能安也。”于是二人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吾前收之,今亡之矣。”遂杀二子。徐福则东渡日本。此乃借指退隐山林之事。“野场”两句,说退隐山林之乐。唐·李商隐《赠田叟》:“采葵莫伤根土苦,高枕虚怀待岁寒。”“收弋”句,谓猎取野兽,放飞鸿雁。汉·张衡《东京赋》:“收罗禽兽,掩兔捕鹿。”南朝·梁·萧纲《咏雪诗》:“雀跃还成曲,鸿飞复应弦。”“恐难便遂东山卧”两句,说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唐·孟浩然《临洞庭》诗:“醉忆少年事,诗成白发人。”“忧乐须将一世同”两句,谓忧乐与世人共享。唐·白居易《和春深早春》诗:“闲居无事日相随,乐与邻翁笑语稀。”“赏析”:此诗是吴侍郎对汝州刘从事的一首次韵和诗。全篇紧扣“退隐”这一主题来写。开篇两句,言为政之道,贵在及时行乐。《论语》曰:“君子有三乐:一曰得众,二曰有德,三曰立名。”《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少时贫贱。尝与书生王愆期共入山砍柴,愆期贫困无以自资。侃见之曰:“卿家读书,那得至此?”愆期曰:“吾方山中作贼,卿何能知?”侃笑而不答,乃与之俱出。后愆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而侃终其身不过县吏而已。此即谓为政者须及时行乐,才能有所成就。“岩霖”两句,言国家栋梁之材,来自民间。唐·杜甫《秋兴八首》之一:“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宋·苏轼《次韵黄鲁直三首》之二:“云卧风吟思渺然,海鸥江鹭莫争先。”皆以喻人。“仙禁”两句,承上启下,说山林隐逸之乐。汉·刘向《列仙传》卷下:“安期先生,黄帝时雨师也,游于华阳,炼丹于此,故名华阳子。”又《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东至于海,西至流沙,北至朔方,南至交趾”,欲求神仙。汉武帝好道,遣方士徐福等入海求蓬莱神药。秦始皇亦曾三次派遣徐福等入海寻找不归。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方士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为人狂佚不仁,不可信;不信其人,必不能安也。”于是二人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吾前收之,今亡之矣。”遂杀二子。徐福则东渡日本。此乃借指退隐山林之事。“野场”两句,说退隐山林之乐。唐·李商隐《赠田叟》:“采葵莫伤根土苦,高枕虚怀待岁寒。”“收弋”句,谓猎取野兽,放飞鸿雁。汉·张衡《东京赋》:“收罗禽兽,掩兔捕鹿。”南朝·梁·萧纲《咏雪诗》:“雀跃还成曲,鸿飞复应弦。”“恐难便遂东山卧”两句,说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唐·孟浩然《临洞庭》诗:“醉忆少年事,诗成白发人。”“忧乐须将一世同”两句,谓忧乐与世人共享。唐·白居易《和春深早春》诗:“闲居无事日相随,乐与邻翁笑语稀。”“赏析”:此诗是吴侍郎对汝州刘从事的一首次韵和诗。全篇紧扣“退隐”这一主题来写。开篇两句,言为政之道,贵在及时行乐。《论语》曰:“君子有三乐:一曰得众,二曰有德,三曰立名。”《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少时贫贱。尝与书生王愆期共入山砍柴,愆期贫困无以自资。侃见之曰:“卿家读书,那得至此?”愆期曰:“吾方山中作贼,卿何能知?”侃笑而不答,乃与之俱出。后愆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而侃终其身不过县吏而已。此即谓为政者须及时行乐,才能有所成就。“岩霖”两句,言国家栋梁之材,来自民间。唐·杜甫《秋兴八首》之一:“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宋·苏轼《次韵黄鲁直三首》之二:“云卧风吟思渺然,海鸥江鹭莫争先。”皆以喻人。“仙禁”两句,承上启下,说山林隐逸之乐。汉·刘向《列仙传》卷下:“安期先生,黄帝时雨师也,游于华阳,炼丹于此,故名华阳子。”又《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东至于海,西至流沙,北至朔方,南至交趾”,欲求神仙。汉武帝好道,遣方士徐福等入海求蓬莱神药。秦始皇亦曾三次派遣徐福等入海寻找不归。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方士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为人狂佚不仁,不可信;不信其人,必不能安也。”于是二人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吾前收之,今亡之矣。”遂杀二子。徐福则东渡日本。此即借指退隐山林之事。“野场”两句,说退隐山林之乐。唐·李商隐《赠田叟》:“采葵莫伤根土苦,高枕虚怀待岁寒。”“收弋”句,谓猎取野兽,放飞鸿雁。汉·张衡《东京赋》:“收罗禽兽,掩兔捕鹿。”南朝·梁·萧纲《咏雪诗》:“雀跃还成曲,鸿飞复应弦。”“恐难便遂东山卧”两句,说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唐·孟浩然《临洞庭》诗:“醉忆少年事,诗成白发人。”“忧乐须将一世同”两句,谓忧乐与世人共享。唐·白居易《和春深早春》诗:“闲居无事日相随,乐与邻翁笑语稀。”“赏析”:此诗是吴侍郎对汝州刘从事的一首次韵和诗。全篇紧扣“退隐”这一主题来写。开篇两句,言为政之道,贵在及时行乐。《论语》曰:“君子有三乐: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