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阙开金狄,仙舆下玉京。
建春天上斗,不夜海边城。
佛火依山出,星榆夹道明。
清尘随汉跸,紫气护轩营。
皓月楼前近,鲜风仗里经。
烟云供瑞色,箫鼓献欢声。
梵宇千花落,祠光众雉惊。
宸仪收宝扇,台座冠朝缨。
客守宫门燎,鸡传徼署更。
皇杯频瞩劝,应为泰阶平。
【解析】
此诗作于元和六年(811年)正月望夜,作者因侍宴皇帝宣德门而作。诗人借咏月抒怀。
“帝阙开金狄”,开金狄即打开城门,迎接外客。帝阙:指皇宫。金狄:古代传说中北方民族用以占卜吉凶的龟壳。这里代指京城长安。
“仙舆下玉京”,仙舆:指皇帝的车驾,玉京:指天宫。仙舆下玉京,即皇帝的车驾降临到天上的玉京。
“建春天上斗”,建春是正月的节名,建春斗即北斗七星斗柄正对建星时为正月。斗宿居天的中央位置,故称建春斗。这里以北斗喻皇帝之位。斗柄指向哪个方向,就表示那个方向的星辰在夜空中的方位。斗柄指向东方,则东方的北斗星在夜空中处于正位,故称斗柄正对建星。
“不夜海边城”,“不夜”:没有夜晚的意思。海边城:指海边的长安城。这里用“海”字来形容京城长安的富饶繁华,也暗寓着诗人内心的无限欣喜与自豪。
“佛火依山出,星榆夹道明”,佛火:佛教中说燃灯可以驱除一切黑暗,佛火即燃灯。依山出,即佛火从山上发出。佛火依山出,形容皇帝的车驾从长安城中出发时的壮观景象。
“清尘随汉跸,紫气护轩营”,清尘:指皇辇经过之处扬起的尘埃。汉跸:汉代皇帝出行所乘的车驾。轩营:指皇帝的车驾所停放的地方。这里用“紫气”象征吉祥。
“皓月楼前近,鲜风仗里经”,皓月:明亮洁白的月亮。楼前近:指月亮接近了长安城的高楼。鲜风:清新的风吹拂。仗:仪仗队。这里指皇帝的车驾经过长安城外的大道,车驾两旁仪仗队伍吹着新鲜的风,穿过长安城,一直来到郊外。这里的“鲜风仗里经”,形象地描绘了皇帝的车驾从京城长安出发时的盛况。
“烟云供瑞色,箫鼓献欢声”,烟云: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瑞色:吉祥的颜色。这里指云朵呈现出吉祥的颜色。箫鼓:乐器名。这里泛指音乐、乐曲。献欢声:指演奏的音乐和乐曲充满了喜庆欢乐的气氛。
“梵宇千花落,祠光众雉惊”,梵宇:佛寺。千花:千朵花。梵宇千花落,指佛寺里的千朵花朵纷纷凋谢。祠光:指寺庙中发出的光亮。众雉惊:指众多飞禽受到惊吓而纷纷惊起。这里既写佛寺的衰败,又写飞禽受到惊吓的情景。
“宸仪收宝扇,台座冠朝缨”,宸仪:皇帝的仪容。宝扇:古时帝王用的玉制扇子,这里借指皇帝的仪容。台座:皇帝所坐的御座。冠朝缨:冠帽上饰有彩色丝带,这是朝廷官员戴在头上的东西,这里借指朝廷官员。这里用“宸仪收宝扇”来比喻皇帝离开京城长安,用“台座冠朝缨”来描写朝廷官员们纷纷送别皇帝的情景。
“客守宫门燎,鸡传徼署更”,客:客人或使者。燎:点火。这里是说,有人拿着火把守卫在宫门外,准备点燃它作为信号。鸡传:指早晨报晓鸡叫。徼:音jiào,边界。这里指边疆的边界。更:换班。这里指朝廷官员换班值班。
“皇杯频瞩劝,应为泰阶平”,皇杯:指酒杯。瞩:注视。应为:应当成为这样。泰阶:指国家太平安定的局面。这里指国家太平安定的局面应当成为现实。
【赏析】本诗通过写皇帝离开京城长安时的景象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全诗结构严谨,意境雄浑,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