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沼凉归早,西轩火正流。
萤光偏爱夜,蛩语最知秋。
好月因云暗,清风为树留。
烟来昏翠幕,雾下失沧洲。
河转疑天侧,星回恨岁遒。
惟馀双鹤唳,不减到林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创作的。诗题中的“芙蓉堂”指的是唐朝的翰林学士府,位于长安城内的北门附近。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夜出芙蓉堂
- 诗句解释:晚上走出芙蓉堂(即翰林学士府)
北沼凉归早,西轩火正流
- 诗句解释:北沼(池塘)清凉,早早归来,西轩(书房)灯火闪烁
萤光偏爱夜,蛩语最知秋
- 诗句解释:萤火虫喜欢夜间的光,蟋蟀在秋天最为活跃
好月因云暗,清风为树留
- 诗句解释:月亮被云遮掩了,清风给树木留下凉爽
烟来昏翠幕,雾下失沧洲
- 诗句解释:烟雾弥漫使翠幕昏暗,雾气让沧洲消失
河转疑天侧,星回恨岁遒
- 诗句解释:河水流动好像天空在倾斜,星星转动让人感到岁月流逝的哀愁
惟馀双鹤唳,不减到林丘
- 诗句解释:只有两只鹤在空中鸣叫,它们的声音与林丘(山林)相比毫不逊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离开芙蓉堂时的景象。他描述了池塘、书房、萤火虫、蟋蟀以及月光和雾气的变化。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传达了他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关键词包括“萤光”、“蛩语”、“月”、“风”、“烟”、“雾”、“河”和“星”。
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他的诗歌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细描绘,传递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