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卷云收月迸光,一时烦浊变清凉。
怪来坐上深无暑,疑是山间已有霜。
老去岂期身尚健,闲中且以酒为忙。
故人若也坚辞醉,忍负良宵月满床。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哲思。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十五夜与朝宗对月把酒》,通过对月亮、云雾等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绪。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 雾卷云收月迸光,一时烦浊变清凉:雾气消散,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散去,露出了皎洁的月光。这一瞬间,原本让人感到烦闷和浑浊的空气变得清新凉爽。这里的“雾卷云收”形容了天气的变化,而“月迸光”则描绘了月光穿透云雾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从压抑到轻松的情感转变。
- 怪来坐上深无暑,疑是山间已有霜:诗人坐在室内,却感觉不到一丝炎热。他疑惑地想,是不是已经到了山间的秋天,已经下霜了呢?这里的“怪来坐上”表达了诗人对于室外温度变化的感觉,而“深无暑”则进一步强调了室内的凉爽。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转变。
- 老去岂期身尚健,闲中且以酒为忙:年纪渐长,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未如预期般衰败。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用酒精来缓解自己的忧愁,享受这份难得的闲暇时光。这里的“闲中”指的是生活中的闲暇时刻,而“以酒为忙”则表达了诗人在忙碌中寻找乐趣的态度。
- 故人若也坚辞醉,忍负良宵月满床:诗人想象着老朋友如果坚持不喝酒,自己会不忍心辜负这美好的夜晚,因为月光足以填满整个房间。这里的“若也”是一种假设的表达方式,而“坚辞醉”则展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一句“忍负良宵月满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
吴芾的《十五夜与朝宗对月把酒》不仅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象的诗,更蕴含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