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三榜偶联荣,人道吾家好弟兄。
更喜鸰原俱有子,还来雁塔再题名。
衰宗正恐儒风坠,晚景那知好事并。
老子已为归去计,从今看汝奋鹏程。
【诗句释义】:
- 昔年三榜偶联荣,人道吾家好弟兄。
昔年:过去的时光;三榜:指科举的三级考试;联荣:一起荣耀。
人道吾家好弟兄:人们说我们家兄弟关系很好。
- 更喜鸰原俱有子,还来雁塔再题名。
更喜:更加高兴;鸰原:同“鸰原”,比喻兄弟;俱有子:都有儿子;还来:又回来了;雁塔:古代长安城的佛塔,这里比喻科举考试。
- 衰宗正恐儒风坠,晚景那知好事并。
衰宗:衰微的家族;儒风:儒者之风,即儒家学者的风范;坠:丧失。
晚景:晚年的景象;那知:怎知道;好事并:好的事情发生。
- 老子已为归去计,从今看汝奋鹏程。
老子:作者自称;已为归去计:已经成为回家的打算;从今:今后;汝:你,指作者的弟弟;奋鹏程:奋力向前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作者送侄赴廷试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侄儿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家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首句“昔年三榜偶联荣”,诗人回忆起过去,当年三榜考试时,自己与家人一同荣耀。这句诗描绘了当时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接着第二句“人道吾家好弟兄”,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家庭的期望和自豪感。他认为自己的家庭是一个和睦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亲密,共同为家族荣誉而努力。
第三句“更喜鸰原俱有子”,诗人再次强调了他对于家庭的期望。他希望他的侄子能够继续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这句诗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侄子的期望。
第四句“还来雁塔再题名”,诗人表达了他对侄子未来的祝愿。他希望侄子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再次获得名誉。这里的“雁塔”指的是长安城的佛塔,象征着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也寓意着侄子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最后一句“衰宗正恐儒风坠,晚景那知好事并”,诗人以自我反省的方式结束全诗。他担心自己家族的衰落,也担心侄子的未来是否能够得到好运。但是,他也相信侄子会努力奋斗,取得好的结果。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的担忧,也表达了对侄子的鼓励和支持。
这首诗通过送别侄子赴廷试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期望和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侄子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