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西山气象新,野田高下水津津。
晚来弛担临风坐,聒耳蛙声更可人。
【注】雨后:即初夏。
早行十六首:作者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故以“十六首”称之。
水津津:积水处。
聒耳蛙声更可人:形容蛙鸣的声音很响。
白话译文:
雨后西山气象新,野田高下水津津。
晚来弛担临风坐,聒耳蛙声更可人。
赏析:
此诗写六月二十一日早行时所见景色及心境。诗一开头便描写雨后西山的气象:“雨后西山水津津”。这是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雨后初晴,山峦叠翠,清泉叮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而那绿油油的田野,则显得格外地滋润、鲜嫩。诗人用“水津津”三字,既点出“西山水津津”,又暗示着“野田高下”的积水处,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气;“水津津”又使人想到雨后的山涧溪流,仿佛听到淙淙流水声。
诗二句“晚来弛担临风坐,聒耳蛙声更可人”。这两句诗写诗人在初夏的傍晚,来到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卸下行囊,坐下来观赏美景,欣赏到“晚来弛担临风坐,聒耳蛙声更可人”,感到十分惬意,十分惬意。“聒耳”指声音吵闹,“聒”是喧嚷的意思。“更可人”则是说,那青蛙鼓噪的声音,反而更令人觉得悦耳动听,令人感到愉快。这里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自然界的事物人的情感,把静物写得活灵活现,富于诗意。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清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