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贫亦常事,但视其所依。
苟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辉。
渊明生乱世,初不求奋飞。
为贫聊一出,违己即言归。
归来坐衡宇,无粟可疗饥。
作诗咏贫士,泰然曾不悲。
【注释】
1.七首:指《咏贫士》七首诗。
2.依:依靠。
3.苟:倘若;即使。
4.辉:光明,光辉。
5.渊明:陶渊明。
6.乱世:动乱的社会。
7.奋:奋发。
8.聊:姑且;暂且。
9.违:违背。
10.泰然:安闲从容的样子。
11.曾:曾经;不过。
12.不悲:没有悲伤。
译文及赏析:
这组诗是作者晚年的一组诗作,以咏叹贫士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一个贫士的生活,表达了对贫士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第一首诗:“士贫亦常事,但视其所依。”这是说,士人贫穷也是常有的事,关键在于他们所依靠的是什么。这里的“所依”,可以理解为他们的信仰、理想或者生活方式。
第二首诗:“苟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辉。”这是说,只要士人能够依靠道,那么他们的人生也会有光彩。这里强调了道的重要性,认为道是人生的方向和动力。
第三首诗:“渊明生乱世,初不求奋飞。”这是说,陶渊明生活在乱世,但是他并不追求奋飞。这里的“求奋飞”,可以理解为追求功名利禄或者追求出人头地。
第四首诗:“为贫聊一出,违己即言归。”这是说,为了生计,他只能暂时出门谋生,一旦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会选择离开。这里的“违己”可以理解为违背自己的内心。
第五首诗:“归来坐衡宇,无粟可疗饥。”这是说,他回来后坐在简陋的屋子里,因为没有粮食可以用来充饥。这里的“衡宇”,可以理解为简朴的房屋。
第六首诗:“作诗咏贫士,泰然曾不悲。”这是说,他写诗来赞美贫士,虽然面对生活的艰辛,但他仍然泰然自若,没有悲伤的情绪。这里的“泰然”可以理解为平静、安详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是对贫士生活的深刻描绘和思考。《咏贫士》七首诗,通过对一个贫士的生活经历的刻画,表达了对贫士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其中,诗人对于道的强调,以及对于贫士的理解和尊重,都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