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
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
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
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逐句释义
- 师本穷和尚:这里指的是僧人(和尚)原本就过着清贫的生活,与世无争,专注于修行。
- 我亦穷秀才:诗人自己也是生活贫困,没有太多的物质追求,但依然保持着对学问和知识的渴望。
- 忍穷俱已彻:两人都已超越了物质上的贫穷,达到了心灵的富足和平静。
- 老肯不归来: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即人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 今师虽暂别:意味着虽然这次离别是暂时的,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师生关系是不会改变的。
- 泉石莫相猜:这里的“泉石”可能象征着清静自然的环境,告诫对方不要因暂时的分别而产生误解或猜疑。
- 应缘聊复耳:这是一种随缘的态度,意味着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 师岂有心哉:这里的“师”指的是对方,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对方是否真的有意离去的疑惑。
翻译
Teacher is a monk, I am also a scholar without wealth, both have already transcended poverty and are free from worldly desires. Although we may temporarily part ways, our friendship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ill never change.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与机简堂之间的深厚友情。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共同学习和探索佛学经典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即使在分别时刻,也能保持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精神追求的不懈追求,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