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讼风伯,风伯罪固彰。
未若旱魃甚,千里尘沙黄。
我欲持斧钺,尸诸古道傍。
此志竟未就,展转成悲凉。
使君有妙术,在德非馨香。
神龙不敢卧,感会趋灵场。
霈然下甘雨,天地森开张。
旱魃不待诛,一旦自摧藏。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逐一判断正误即可。

“退之讼风伯,风伯罪固彰”,译文:退之起诉于风伯,风伯的罪责确实昭然若揭;“未若旱魃甚,千里尘沙黄”,译文:不如像旱魃那样,千里之内黄尘弥漫,令人窒息;“我欲持斧钺,尸诸古道傍”,译文:我想要举起斧头,将他们的尸体陈放在古代大道旁边;“此志竟未就,展转成悲凉”译文:这种心愿终究未能实现,辗转之间感到悲伤凄凉;“使君有妙术,在德非馨香”,“神龙不敢卧,感会趋灵场”译文:太守有神奇的法术,在于德行而不是香气;“霈然下甘雨,天地森开张”,“旱魃不待诛,一旦自摧藏”译文:大雨如注,天地间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旱魃不再肆虐,不久后自行溃灭消亡。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渴望降雨、解除旱灾的心情。诗中先写诗人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状况而提出诉讼,接着以汉代的“风伯”和“旱魃”作比喻,抒发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失望之情。再以唐代的“使君”(即刺史)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同时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变化的深刻感受,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变化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答案】

和林大任(或“和林大任”)上许守喜雨

退之讼风伯,风伯罪固彰。

未若旱魃甚,千里尘沙黄。

我欲持斧钺,尸诸古道傍。

此志竟未就,展转成悲凉。

使君有妙术,在德非馨香。

神龙不敢卧,感会趋灵场。

霈然下甘雨,天地森开张。

旱魃不待诛,一旦自摧藏。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渴望降雨、解除旱灾的心情。诗中先写诗人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状况而提出诉讼,接着以汉代的“风伯”和“旱魃”作比喻,抒发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失望之情。再以唐代的“使君”(即刺史)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同时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变化的观察,以及对历史变迁、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