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使君丹诏下,擢归青琐点朝班。
和林大任劝耕
春回大地生机盎,农忙时节颂歌扬
- 诗词原文展示
- 诗意解析与翻译
- 赏析与评析
- 创作背景与作者信息
- 现代应用与影响
- 结语与思考
和林大任劝耕
第一节:
壮哉溢目还盈耳。千骑出城歌吹起,
野人一睹快争先,奔走欢呼几折趾。
译文:
田野上,农民们看到骑兵队伍浩荡而出,欢快地争相观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注释:
- 溢目:指眼前的景象极为壮观。
- 盈耳:形容声音充塞于耳际。
- 千骑:指许多骑兵。
- 出城:走出城来。
- 歌吹:唱歌和吹奏乐器。
- 争先:竞相领先。
- 折趾:形容欢呼的场面非常热闹。
赏析:
本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耕景象,通过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农民们对即将到来的耕作活动的期待和兴奋。诗中”千骑出城”形象地展示了农业活动的规模之大,而”奔走欢呼”则生动表达了农民们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不仅源自眼前的丰收预期,更源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整体上,这一节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第二节
往年戎马偶出郊,田间弥望皆荒茅。
使君笃意劝农课,尽使惰游如所教。
麦欲连云桑蔽野,此心犹恐孤民社。
要将治绩迈龚黄,不但文辞超贾马。
译文:
去年战争频繁,偶尔才从城外归来,田野一片荒芜。现在不同了,您致力于农业,使懒惰的人也受到感化。小麦高耸如同云霄,桑树密布遮蔽了原野,虽然仍有担忧,但您的用心已让百姓感到温暖。您要追求的是政绩超过前人龚遂、黄霸等人,不仅仅是文章写得比贾谊、司马相如还要好。
注释:
- 戎马:指战争中的战马。
- 荒茅:荒废的田地。
- 使君:古代官名,此处指地方长官。
- 笃意:深切的意图或决心。
- 劝农课:鼓励农耕和教育百姓的政策。
- 惰游:懒散游手好闲之人。
- 连云:形容农作物生长旺盛,覆盖天空。
- 桑蔽野:桑树密布遮天蔽日。
- 孤民社:孤立无援的百姓。
- 治绩:治理的功绩。
- 迈:超越。
- 龚黄:东汉时期的两位地方官,以善政著称。
- 贾马: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相如。
赏析:
此节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农业状况,展现了地方长官对于农业的重视以及其政策带来的积极变化。诗中的“麦欲连云桑蔽野”形象地描绘了农田的繁荣景象,而“此心犹恐孤民社”则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责任感。此外,诗人还强调了领导者不仅要有出色的政治才能,更要有关心民生的智慧,这样的理念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要将治绩迈龚黄,不但文辞超贾马。
编民击壤自欣欢,尽道年来百虑宽。
承流宣化得贤帅,湛恩沾溉何漫漫。
不愧剖符仍受玉,善政已为千里福。
年丰谷贱复何忧,向也穷民今亦足。
固知博施非屯膏,况能好善如干旄。
宾僚倘有公辅器,宁辞解赠腰间刀。
有客有客歌贤业,词烂春葩光炜烨。
一时酬唱已清新,四坐朋从更和叶。
酒酣谐笑应云云,元白李杜疑前身。
想当挥毫落纸时,笔端往往俱有神。
我来触绪未暇给,首睹明珠千百粒。
豁然两眼顿增明,更觉慢心无自入。
已幸从今日往还,况复赋诗宾客间。
译文:
您要追求的政绩能够超越前人龚遂、黄霸等贤臣,不仅仅在言辞方面超过贾谊、司马相如等文人雅士。百姓们快乐地敲着土块庆祝,纷纷表示这些年的忧虑已经解除。因为您得到了贤明的领导,所以德泽如水润物无声。没有遗憾地佩戴着象征权力的玉佩,您的善政已经惠及千里之外。如今,由于您的努力,农民们不再担心年成好坏,生活富足。相信您的广博施舍不会像堆积油脂一般,何况您对于善行的喜爱就像对待干旄一样热情。如果有宾客有这样的才能,我宁愿赠送我的腰间宝剑也不要。有位客人为我吟诵贤良之业,他的诗歌光彩照人,如同春天盛开的花朵一般灿烂夺目。大家一起饮酒作乐,相互交流欢笑,元稹、白居易、李商隐等诗人仿佛是前生相识。当我挥笔写下这些诗句的时候,笔下常常流露出神采飞扬的神韵。我来到这里还未来得及好好构思,就看到了无数闪烁的珍珠。顿时眼前一亮,内心更加清净,那些杂念都消失了。庆幸自己能够与您交往至今,更何况还有机会吟诗作赋。
注释:
- 龚黄:指东汉时期的地方官龚遂和黄霸,以善政著称。
- 贾马:指汉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相如,以其文才闻名。
- 击壤:古人的一种游戏,象征百姓安于太平。
- 湛恩沾溉:深厚的恩惠滋润万物。
- 剖符:古代授予官员的一种标志,象征官职的合法和权威。
- 贤帅:贤明的领袖或领导。
- 干旄:古代祭祀时用以引导灵魂前行的装饰品。这里比喻对善行的赞美和尊崇。
- 肝胆披沥:将内心的真实情感倾诉出来。
- 墨翟:即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
- 孔丘:即孔子,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 颜渊:即颜回(yān yú),孔子的弟子,以品德高尚著称。
- 孟轲:即孟子(mèng gē),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 仲舒:即董仲舒(dòng zhū),西汉时期的著名儒学学者。
- 程颢:(hào),北宋著名的理学家。
- 朱熹:(zhuō),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与思想家。
- 陆象山:(xiàng shān),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
赏析:
本节再次强调了地方长官对于农业的重视及其带来的积极变化,并通过对比过去的农业状况和今天的繁荣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善政的认可。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击壤”、“割符”、“墨翟”、“孔丘”等,既增强了文本的文学色彩,又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此外,诗人还通过描述宴会上的互动和宾客们的赞誉,进一步展现了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整体上,本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当前成就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