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岂不欲,效彼群龙。
润泽万物,助成岁功。
潜而不用,夫岂自封。
惧将有悔,不显其踪。

【注释】

(1)和陶:指汉末诗人陶弘景。命子:给儿子取名。津: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调官:指晋代的刘康。

(2)曰岂不欲:说为什么不。效:效法、效尤。群龙:众多的龙。

(3)润泽:滋润万物。助成:帮助完成、实现。岁功:一年的农事成果。

(4)潜而不用:隐居而不被任用。夫岂自封:怎能自恃才学而自以为是呢?

(5)惧将有悔:害怕最终没有好结果。不显其踪:不显示自己的踪迹。

【赏析】

此诗写刘康与友人陶弘景相会于皖江岸边,抒发了刘康对仕途进退的感慨,以及陶弘景对刘康的劝勉和规劝之意。全诗情真意切,委婉含蓄,寓意深远。

首联“曰岂不欲,效彼群龙”,诗人以设问起笔,表明自己虽然渴望为官,但并非为了像那众多如云的龙一样在朝廷上争名夺利。他更看重的是为民造福、施展抱负。

颔联“润泽万物,助成岁功”承接首联,进一步展开诗人的思想感情。他认为,只有像甘霖那样滋润万物,才能更好地完成一年的农事任务,从而保证国家的安定富强。这一联既表达了他对农业劳动的重视,也暗示了他希望有所作为的愿望。

颈联“潜而不用,夫岂自封”,则转折到另一个方面。诗人指出,如果隐居不出,不参与政治斗争,那么又怎能自我标榜、自诩不凡呢?他提醒刘康要认清形势,不要因为一时的隐退而后悔终生。

尾联“惧将有悔,不显其踪”,诗人以设问收束全诗,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他担心自己在仕途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甚至会因此而产生遗憾和悔恨。因此,他劝勉刘康要勇敢前行,不要畏惧困难,而是要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官场的深刻认识和对民生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