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
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
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
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
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
二子稍颖脱,一洗凡马空。
斯文隔裔土,后生昧华风。
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
《初至象郡》是宋朝诗人李格非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背景以及其文化价值。
- 诗句原文及翻译:
- 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
“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
意思是过去的天气和距离都有远近之分,而气候和季节也有不同之处。
- 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
“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
这里描述的是一种普遍的饮食习惯,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人们都习惯用手抓食物并直接用嘴吃。
- 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
“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
这里指该地的人们可以像古代的鲁国或泗水流域的人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强大的能力。
- 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
“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
这里指的是人们的道德观念已经淡化,只有那些辛勤耕作的老农民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智慧和才能。
- 关键词注释:
- 去日、近远:指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不同体验和环境。
- 寒暑: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
- 嗜欲:喜好和欲望。
- 南北:地理方位的南边和北边。
- 洙泗:古代河流名,此处比喻良好的教育和文化氛围。
- 牛与弓:牛在农耕中的作用,弓则是狩猎的工具,两者代表劳动的不同方面。
- 赏析:
- 李格非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刻描绘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及其人民的生活状态。
-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的观察和评价,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
- 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初至象郡》不仅是一首反映地方文化的诗,也是李格非对特定社会环境和人群的深刻洞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风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