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南园今如此,主人一斥循州死。南园如此未足悲,宗周随歌黍离离。
丞相当年坐黄阁,正是北兵渡荆鄂。不知宣阃有何功,却以钧轴逊狡童。
丞相身谋固已失,坐此谋失亡人国。梅花岭外羁魂哀,蓟门降王亦再来。
南园池馆不似旧,百花憔悴竹树瘦。不堪回首望钱塘,宫阙倾颓禁苑荒。
鄙夫奸人如王蔡,又无惠卿才可爱。丞相有见非不长,而乃升之中书堂。
我行南园泪雨下,不免寒心怒欲骂。不特要写平泉诗,更复要草连宫辞。
呜呼吴丞相,手提双笔岩廊上。艺皇有训垂日星,非读书人毋用相。
博饮好色不肖子,可以公台作边赏。履翁之计早出此,老骨不死椒花瘴。
西湖一碧无片尘,南园花草千年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南园十三首·其十二》。下面是诗句的详细解释,包括关键词注解和译文:
第一句:“寂寞南园今如此,主人一斥循州死。”
注释:”寂寞”表示凄凉孤独,“南园”代指作者居住之地。
译文:现在的南园是如此寂寞,主人因被贬逐而死。
第二句:“南园如此未足悲,宗周随歌黍离离。”
注释:”宗周”指的是宗周王朝,这里可能暗指明朝。
译文:即使南园变得荒芜,也不足以让我感到悲哀,因为宗周的亡国之音已经响起。
第三句:“丞相当年坐黄阁,正是北兵渡荆鄂。”
注释:”黄阁”指丞相办公的地方。
译文:丞相在执政时,正是北方军队渡过了长江,攻陷荆州和鄂州的时候。
第四句:“不知宣阃有何功,却以钧轴逊狡童。”
注释:”宣阃”是指宣府镇,一个军事要塞。
译文:我不知道宣府镇的将领有什么功绩,反而让狡猾的小人占据了这个位置。
第五句:“丞相身谋固已失,坐此谋失亡人国。”
注释:”亡人国”意味着国家因此遭受损失。
译文:丞相自己的计划已经失败,因为这次失败导致国家遭受损失。
第六句:“梅花岭外羁魂哀,蓟门降王亦再来。”
注释:”梅花岭”和”蓟门”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名,与战争、政治相关。
译文:梅花岭外有被囚禁的灵魂在哀伤,蓟门的降王也重新回来了。
第七句:“南园池馆不似旧,百花憔悴竹树瘦。”
注释:”池馆”指的是园林中的池塘和楼台。
译文:南园的池塘和楼台都不如以前美丽,花儿凋零,竹子和树木也变得稀疏。
第八句:“不堪回首望钱塘,宫阙倾颓禁苑荒。”
注释:”钱塘”指的是杭州,古称钱塘江。
译文:我无法忍受回首往昔,望着昔日繁华的钱塘,如今只剩下破败的宫阙和荒芜的禁苑。
第九句:“鄙夫奸人如王蔡,又无惠卿才可爱。”
注释:”鄙夫”和”王蔡”都是古代对人的贬低称呼,而”惠卿”则指宋代的王安石,他以才华横溢著称。
译文:那些卑鄙的人和奸臣就像王蔡那样无能,却又没有像王安石那样的才华让人喜爱。
第十句:“丞相有见非不长,而乃升之中书堂。”
注释:”中书堂”是古代朝廷的中枢机构。
译文:虽然丞相的见解并不短浅,但是他却升迁到了中央的中枢机构任职。
第十一句:“我行南园泪雨下,不免寒心怒欲骂。”
注释:”行”在这里是行走的意思,”南园”指南园这个地方。
译文:我在南园中行走时,泪水如同雨水般落下,心中不禁感到寒冷并愤怒。
第十二句:“不特要写平泉诗,更复要草连宫辞。”
注释:”平泉诗”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诗歌形式,”连宫辞”也是一种抒情诗。
译文:不仅仅是要撰写平泉诗,还要创作连宫辞。
第十三句:“呜呼吴丞相,手提双笔岩廊上。”
注释:”吴丞相”指的是吴中丞(吴宽),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文人。
译文:吴丞相啊,你手提双笔站在岩石走廊上。
第十四句:“艺皇有训垂日星,非读书人毋用相。”
注释:”艺皇”可能是指皇帝或者艺术,”训”指的是教导或教诲。
译文:皇帝有教诲要传达给日月星辰,不是读书人就不需要担任宰相职位。
第十五句:“博饮好色不肖子,可以公台作边赏。”
注释:”博饮”和”好色”都是形容人性格放纵的行为。
译文:喜欢酗酒和追求美丽的人不值得尊重,他们可以在边境地区享受娱乐。
第十六句:“履翁之计早出此,老骨不死椒花瘴。”
注释:”履翁”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名,也可能是对某种历史人物的讽刺。
译文:履翁(或许是某个人物)的策略早就有了先见之明,而我虽年老骨硬,但依然能够存活。
第十七句:“西湖一碧无片尘,南园花草千年春。”
注释:”西湖”是杭州的一个著名景点,”无片尘”表示清澈透明、没有杂质。
译文:西湖水清如镜面,没有一丝尘埃,而南园里的花草依然保持千年的春天生机。